政府與市場是“分工”不是“對立”(網絡配圖)
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世界各國政府在施政時都無法回避的話題,也是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各學術領域一個基礎性的研究課題,中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但又提出了要“積極發揮政府作用”,政府要彌補“市場失靈”,那政府和市場到底是什麼樣的關系呢,其實這一點在學術界本身分歧是不大的,哪些是政府該做的,哪些是市場該做的,可以說是分析得非常清晰的,但可惜的是目前尚沒有一個詞從總的層面對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進行一個“概括”。以至於總有人將市場和政府對立起來,其實在筆者看來政府和市場從來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分工”關系,學術界動輒將政府和市場對立起來的做法是錯誤的,而且是一個非常大的“話語陷阱”。
這種“話語陷阱”的邏輯是首先強調中國應該實行市場經濟,而要實行市場經濟,既然實行市場經濟了,政府就應該完全退出市場,這樣也就將政府和市場無形中對立了起來,這種邏輯關系一直主導著中國主流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而且使那些強調發揮政府積極作用的學者處於理論弱勢,甚至是被動地位。這種思維方式顯然是錯誤的,在西方經濟學中強調市場缺陷的理論比強調市場有效的理論要多得多,甚至可以非常明確地說,西方經濟學就是在不斷發現市場缺陷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而市場失靈也是個基本的事實。在“大政府”和“小政府”的爭論中,還有人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那就是“中性政府”或是“中立政府”,而這種討巧的提法由於缺乏必須的理論支撐,顯然並不能平息由來已久的大小政府爭論。
那如何拋開意識形態的偏見,將政府與市場關系納入科學分析的軌道呢,筆者認為可以用亞當斯密“分工”的觀點來進行解釋,亞當斯密最偉大的經濟學理論就是“分工”,“分工”也把握住了經濟的核心,亞當斯密的名著《國富論》的第一章就是講“分工”,而且后面很多理論都是根據分工思想來的,比如大家都知道亞當斯密主張自由貿易,但亞當斯密主張自由貿易的原因跟自由主義毫無關系,亞當斯密主張自由貿易的理論基礎是經濟分工,具體說來是國家間的生產分工,各個國家都生產具有自己比較優勢的產品,然后進行貿易,這跟自由主義根本不沾邊。
同樣亞當斯密的“分工”思想也貫穿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上,亞當斯密從來不主張小政府,相反他在著作中明確列出了政府的職能,如果歸類的話,亞當斯密更接近中國輿論中的“大政府主義者”,但是如果就此將亞當斯密歸為大政府主義者也是不對的,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精神是“分工”,亞當斯密既不主張大政府,也不主張小政府,亞當斯密主張的政府做它分工之內的事情。
根據亞當斯密的“分工”傳統,其實政府和市場從來就不是對立關系,而是分工關系,明確了這一關系之后,再進行“大政府”和“小政府”的爭論也就毫無意義了,在“分工”理念的指導下,政府應該做什麼,就應該由專業的經濟學家根據研究做出結論,而經濟學界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汗牛充棟,可以說是非常清楚的。
另外從“分工”的角度看,政府也是市場的一部分,市場一共存在三大主體,個人、企業和政府,三者都是市場主體,只是分工不同,各自干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而現在中國學術界將政府和市場盲目對立起來的對法既違背了亞當斯密的傳統,也不科學,因為一旦人們將政府和市場對立起來,讓人們從中做單選,人們一般會選市場,而讓政府隻制定規則,而所謂市場其實就是私人企業,但現實往往是私人企業由於“市場規模受限”等並不能承擔所有的市場供給職能,這就導致了市場的失靈,因此這種將市場和政府對立起來的做法本身就是錯誤的,我們現在應該恢復政府的市場主體地位,明確政府也是市場的主體之一,當然政府也不能盲目攬責,政府做的只是企業和個人這兩個市場主體無法完成的工作。
總之,我們現在要破除將政府和市場盲目對立的做法,走出這一話語陷阱,還政府以市場主體地位,並以“分工”的標准重新核定政府職能,這才是科學的做法,也才符合亞當斯密的傳統,這應該成為中國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界的一個前提性共識。決定政府行為的應該是科學,而非利益,這也是中國提出科學發展觀、科學施政的根源。
“分工”與“劃界”不同,在以前學術界對於政府與市場採用劃界的方法,這種方法源於薩繆爾森,但這既不符合事實,也不科學,因為政府和市場做的本來就不是同一件事情,也就無所謂誰做得多,誰做得少,因為誰多做一些,誰少做一些,往往用於兩人同時做同一件事情的場合,市場活動不是同質的,而是有差異的,因為政府和市場本來就是從事的不同的市場活動,以此定位政府和市場的職能應該是用哪些事應該政府做,哪些事應該市場做進行劃分更好,政府和市場分好工就可以了,我們現在也必須從薩繆爾森的“劃界思維”轉向亞當斯密的“分工”思維才是正確的。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世界經濟主管)
《金台觀察》專欄是由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的研究團隊及外部專家聯合撰寫的短篇評論,提供具有洞察力的關於中國經濟、商業趨勢的解析。投稿或有關於文章的任何意見請聯系cy#(換成@)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