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9日電 (劉然)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民營企業家圓桌”論壇中,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匯豐商學院院長海聞提出,民營企業不僅融資難,還有“三高”,即勞動力成本高、稅收高、融資成本高,因此很多實體企業非常困難。
面對這種問題如何改善?海聞認為應從三個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整體對民營企業地位的改善。因為融資可以看到,特別是國有銀行在貸款的時候首先要看,民營企業總覺得不是公共利益,給國有企業貸款哪怕虧損也沒關系,首先取決於民營企業地位的改善。如果將來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地位同等以后,在銀行貸款地位才能得到改善。
第二,取決於金融市場的改革。銀行的改革首先取決於將來的銀行到底是政策為主還是真正以市場來決定?這取決於銀行業之間的競爭,怎麼加強銀行的競爭取決於民營銀行的加入和外資銀行的進入,隻有民營銀行和外資銀行的進入,國有銀行才可能成為銀行,而不是國家的部門。除此之外,銀行的經營方式也要改變,包括利率市場化,關於利率市場化中央有一系列的步驟,很快就會實現利率市場化。還有經營模式的改變,銀行現在大部分是抵押貸款,逐漸銀行業進一步改革和發展以后會逐步改變,包括民用銀行在搞信用貸款,尤其到了大數據時代不一定根據過去的積累,但是很在乎企業將來的表現和過去的信用來進行貸款。還有一個,進入市場的改革除了銀行以外還有資本市場的改革,不但要進一步發展正規的資本市場,比方說股市,在后面的問題裡看到三板市場、中小企業上市的問題。還有正規的債券市場,中國的債券市場幾乎沒有發展起來。除了正規的金融市場以外還要非正規的市場,包括私募、企業債券等等,因為融資的渠道不光是銀行、股票,汽油債券的融資。
第三,也要取決於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問題。民營企業不光是融資難的問題,融資難本身和企業發展前途有關。將來低端制造業是很難盈利的,在這個情況下企業要融資,很大情況下要依靠轉型升級。中小民營企業將來在制造業發展的前途就非常渺茫。另外其他產業,比方說養老、健康、服務業,還是要靠民營企業本身企業的發展,才得到資本市場更多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