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 (劉然 賈興鵬)今天上午,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表示,我國當前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和特點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即“發展態勢基本平穩”。
黃利斌表示,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主戰場。工業經濟運行狀況既受宏觀經濟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對當前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和特點,可以用三句話來描述,這就是:“平穩增長穩中趨緩、提質增效穩中有進、爬坡過坎穩中存憂”,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發展態勢基本平穩”。
他具體解釋到,穩中趨緩指的是工業生產增速有所放緩。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速同比回落0.8個百分點,但作為工業主體的制造業(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82%)仍保持了9.9%的較快增長,同比僅回落0.3個百分點。我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2010年制造業產值已躍居全球首位,在全球制造業普遍不景氣的形勢下,能保持近10%的增速,也可謂是一枝獨秀,實在不易。
穩中有進指的是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看工業調結構、轉方式主要看三個方面:一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三是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從具體情況看,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快於工業平均增速3.1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則達到11.8%,同比加快2.8個百分點。在工業投資增速整體放緩的情況下,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則達到17.7%,快於工業整體投資增速2.7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僅增長12.5%,同比回落2.9個百分點,產能嚴重過剩的鋼鐵行業投資下降7.5%,有色金屬工業投資增幅也大幅回落。從企業效益情況看,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實現利潤同比增長9.4%,其中制造業利潤增長14.8%。一批轉型早、創新能力強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良好。
穩中有憂指的是我國經濟處於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增長速度換檔期,支撐我國工業發展的要素條件發生變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運行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當前經濟運行有三憂:一是市場需求增長乏力。除汽車和信息消費外,新的消費增長點不多﹔投資接續能力偏弱,2013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回落14.4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僅維持12.6%的較低水平﹔出口形勢依然嚴峻,一季度我國出口商品總值同比下降3.4%,工業出口交貨值僅增長4.2%,同比回落2個百分點。二是產能過剩繼續困擾工業整體運行質量的提高。產能過剩問題在工業行業普遍存在,象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嚴重過剩行業產能利用率都不到75%。受產能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交織影響,工業品出廠價格到今年3月份已連續25個月下降,如此長時間疲弱不振,影響了社會預期和市場信心。三是受綜合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仍然困難。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平均成本要佔到85.18元,較去年同期上升0.72元,進一步擠壓了企業盈利空間。冶金和有色金屬行業利潤同比分別下降24.8%和11.6%,企業虧損面分別高達27.6%和26.5%。
他最后表示,綜合看來,當前我國工業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在增速放緩的同時,產業結構在優化,運行質量在提高,企業適應市場能力在增強,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要未雨綢繆,積極應對。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堅持穩中有進的工作總基調,在保持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下大力氣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通過"調結構"促進"穩增長",去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