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外媒對比中美經濟漲與消 世行送中國“全球第一”

丁大偉 青木 王剛 盧昊 玉鵬 甄翔 陳一

2014年05月05日14:13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世紀自今日始。”促使美國媒體下此番結論的是世界銀行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國今年可能超越美國,摘得世界頭號經濟體桂冠。過去10年,外界對中國何時超美的預測層出不窮,已經疲憊的中國人更願意將其當做西方的又一次忽悠。不過,這個“最權威估計”讓美國輿論異常認真,他們把中美比較一遍后得出幾乎一樣的結論:無論按什麼統計方法,美國被中國取代都是大概率事件。西方跟風驚呼者不少,他們或認為中美“經濟霸權之爭”提前上演,或感嘆2014年將見証世界經濟的歷史性轉折。有韓國媒體已經未雨綢繆:本國是否做好應對19世紀末以來全球最大經濟變革的准備?對於“當局者”而言,利用新排名“自省”似乎是好時候。

  “中國世紀”自今日始?

  “中國今年超越美國成世界頭號經濟體”說法來自世界銀行4月29日的一份報告。該行“國際比較計劃”當日更新了各國基於按照購買力平價(PPP)的GDP數據,結果發現中國今年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報告得出結論的大體思路是:作為對真實生活成本的估計,購買力平價被認為是比較經濟體規模的最佳方式,較貧窮國家的貨幣購買力要比早先預期的強,根據這種統計方法,中國的經濟規模在2011年已達美國的86.9%,加上2011年至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了24%,美國僅增長7.6%,中國GDP超美今年有望實現。世行稱,變化無常的匯率很少能反映出商品與服務的真實成本。英國《金融時報》稱,這是自2005年以來該數據首次進行更新。這些數據是對貨幣在不同國家的購買力的最權威估計,為IMF等大多數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機構所採用。

  “這是讓美國深感羞愧的時刻。”美國“天主教在線”認為,文章說,自1872年以來美國首次交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桂冠。中國領導人會將這個桂冠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重大勝利。統計數據也說明中國經濟現在對國際社會有多重要。考慮到中國經濟體量之大,中國對全球增長的貢獻比可能還會進一步提高。《華盛頓時報》認為,幾個月內中國就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強大經濟力量,在近期遭遇喪失AAA信用評級的尷尬后,這無異於美國聲譽遭到的又一打擊。

  瑞士《商報》將美中可能的易位稱為“換崗”,稱2014年世界經濟將迎來一個轉折點。美國140年的頭號經濟體地位將不保。盡管如此,兩個重量級國家未來仍會處於競爭狀態,美國不會輕易讓出第一的地位。奧地利《新聞報》稱,“中央帝國正式回來”。文章說,鴉片戰爭前,中國都是全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而且這一輝煌地位保持了好幾百年。19世紀中葉,英國成了世界頭號經濟強國。19世紀末至今,美國一直是全球頭號經濟體。現在看來,中國可以重新奪回這一地位。

  中國何時成為頭號經濟體是一個在過去十幾年常被提及的話題。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說,經合組織此前預測中國2016年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機構自己的預測為2019年,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則預測要到2028年。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說,過去30年中國保持著年均9%到10%的經濟增長,即使面臨經濟增速放緩的憂慮,其經濟發展速度依然是美國的兩倍。《金融時報》4日社論稱,對那些擔心中國崛起勢不可擋的人而言,世行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沒能帶來什麼安慰。中國奇跡般的增長意味著,中國注定會超越增長放緩的美國。作為全球廉價商品供應國,中國去年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頭號貨物貿易大國;人民幣躍居全球最常用支付貨幣第七位;2013年中國擁有2000億美元的經常賬戶盈余,美國則存在約400億美元的經常賬戶赤字。

  也有個別西方媒體懷疑一切。美國“美國思想者”網站將世行的這份報告定性為“造假”,稱“中國今年將超越美國”這個說法是在變戲法。2005年,世行和聯合國估算稱按PPP計算中國經濟總量已達到美國的43%,當時這就引發了爭議。文章稱,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說得好:“有三種謊言,那就是謊言、無恥謊言和統計數據。”“大家都放鬆一下,中國經濟規模仍然隻相當於我們的一半”。《華盛頓郵報》以此為題的文章試圖給緊張的本國擔憂減壓。文章稱,標准的GDP算法將匯率的因素考慮在內。IMF基於匯率指標估算,2012年美國GDP為16.2萬億美元,而中國僅為8.2萬億美元。美國《商業周刊》稱,美國又大又富,中國只是規模大。文章說,數據並不說明中國有多富,美國人均GDP接近5萬美元,排名全球第12,中國人均GDP還不到1萬美元,排名全球第101位。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馬克·佩裡稱,去年中國的人均GDP是9844美元(按購買力平價),這是美國在1912年首次達到的人均經濟產出水平,這是100多年前的事了。

  如果美國喪失老大地位

  對於這個西方熱炒的報告,中國輿論場的“沉默”引起了外界注意。英國廣播公司說,對於一個國家的百姓而言,每個月領到的薪水相較於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說重要得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一位參與報告准備工作人士的話表示:“一年前,曾有一場關於此報告的大規模激辯。中國想要拒絕這份報告。”文章說,中國之所以缺乏炫耀成功的興趣,主要原因在於中國不希望承受伴隨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而來的國際壓力。中國政府對於中國成為全球第一的國際預測常常表現出回避態度。《首爾經濟》分析說,如果中國成為世界經濟老大的說法成為公認現實,外界要求人民幣升值等經濟負擔將持續增大。特別在中國仍未完全擺脫出口導向型經濟的情況下,中國沒有必要提前招來其他國家警惕的目光。此外,中國的貧富差距在繼續拉大,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稱號對中國意義不大。

  德國新聞電視台認為,中國的經濟今年底超越美國,給中國的懷疑者當頭一棒。但是中國要長久保持第一,應該吸取各種教訓。日本《產經新聞》稱,依賴高消耗產業和房地產來推舉數據的中國經濟被認為“有健康問題”,是否能夠持續增長值得質疑。而知識產權保護不力、貧富分化、環境污染和國民素質不足等問題也被廣泛詬病,拖累了中國的經濟競爭力,這些都是美國《國際財經日報》眼中世界“新老大”要解決的問題。

  《華盛頓時報》稱,雖然有人認為中國經濟強大對美國是壞事,但經濟增長意味著更多消費者希望獲得美國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美國落后完全是因為決策者丟棄了讓美國變得偉大的自由市場價值。韓國《每日經濟》社論稱,印度取代日本排名第三,而老牌強國法、英則下降到第八和第九位。隻佔地球人口17%的發達國家雖然還掌握世界經濟過半份額,但21世紀世界經濟版圖正在發生急劇變化。《金融時報》認為,世行報告將加劇有關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機構投票權的爭論,世行和IMF與全球經濟實力對比越來越脫節。《柏林日報》表示,西方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面臨新興經濟體的挑戰,未來,中國將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政治的中心。

  “美國喪失寶座,世界沒什麼好怕的。”英國《衛報》稱,奧巴馬剛結束亞洲之行回國,而在國內則被批評說對中國不夠強硬。不過美國人要想想,戰略重心轉移到亞洲去遏制中國,這麼做美國自己到底能不能吃得消。美國從未經歷過跟經濟規模大於自身的國家搞軍備競賽的局面,更別說這個國家的經濟規模優勢還在快速增長。幸運的是,中國在崛起,但北京似乎對打造帝國不感興趣。文章認為,在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之際,多極化世界肯定更利於民主。

  新排名是個自省的時刻

  法國《新觀察家報》文章稱,中國似乎很不情願被視做發達國家,這也是許多新興國家在達到某個目標后的共同心態。2011年巴西GDP總值超過英國,也讓巴西同樣感到不知所措,一些巴西人甚至自嘲“以為說世界杯排名”。文章認為,新興國家應更加重視“人類發展指數”,后者是衡量國家生活質量的參數,這個指數比GDP總值更有意義,僅僅在GDP上名列前茅,未必意味著成為富國——如果所有非洲國家統一成一個經濟體,其GDP總量也會相當可觀,誰能說這樣的一個經濟體就是富強的?

  “新排名是一個自省的時刻。”彭博社認為,新數據並不是意味著蓋棺定論,但無論如何,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只是時間問題。印度經濟規模遲早也要超過美國。文章說,西方長期的經濟獨大地位以及由此形成的思維和行動習慣再也不能當做想當然的了。日本《東洋經濟周刊》文章稱,中國是一個經濟大國的事實早已得到肯定。但在科技和人才儲備方面,中國相比於美國等先進國的落后還是明顯的。中國並未掌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動權。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建設自己的技術基礎已經成為中國的當務之急。

(責編:劉然、喬雪峰)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