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
眼下正是今年727萬應屆大學生就業的最后沖刺階段。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史上最難就業季”接踵而來,上至最高管理層下至普通民眾的神經都呈現高度緊繃的狀態,相關的扶持性政策也不斷出台。不過,我們在此需要冷靜思考的是:大學生就業難,究竟難在什麼地方?
首先,我們來探究一下,大學生就業難難在什麼時候?一般人都認為,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起始於1999年大學生擴招之后才有。其實這是個誤解,當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可以發現,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早在擴招之前就有了,而且當時大學生求職的難度一點也不比現在低。比如教育部曾經在1999年公布過44所直屬本專科院校的就業率情況,當年11月份的總體就業率為82%,其中本科生就業率為85%,而專科生則僅有54%。所以,將大學生就業難歸咎於擴招,似乎証據不足。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初次就業率(截止每年7月1日)仍維持在80%左右的水平,但到年底(12月份)的時候,就業率就迅速上升到90%以上。從這個角度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似乎比剛開始擴招的1999年還有好些。以上說明,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在擴招之前就已存在,並非擴招惹的禍。而畢業前后是求職最集中也是最難的階段,但到年底,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則會得到大大緩解。
其次,大學生就業難是中國特色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2013全球青年就業趨勢》顯示,2013年全球15-24歲青年人中將有7340萬人失業,佔該年齡段總人口的12.6%。當年美國大學生的整體失業率為7.9%,與中國比較接近。在經濟低迷的歐洲,大學生的失業率則居高不下。歐盟統計局數據表明,今年2月,歐盟和歐元區青年失業率分別為22.9%和23.5%,其中,希臘和西班牙的青年失業率更是達到58.3%和53.6%的驚人水平。中國大學生就業率雖然不遜於上述各國,但由於總量龐大,因此每年畢業即失業的人數也有上百萬之眾。
最后,什麼學校背景、專業類型和個人背景的大學生就業難?根據有關機構對大學生就業的追蹤調查,一般來說,985、211類高校的大學生就業相對較好,建筑學、保險保險學、金融學等專業的畢業生簽約率較高。而非985、211高校的大學生和一些長線專業的大學生找工作要難得多。近年來,高職高專的大學生就業率持續升高,也給我國教育結構的轉變敲響了警鐘。在個人背景方面,學習成績差的要比學習成績好的難找工作,女大學生、農村戶口大學生要比男大學生、城市戶口大學生找工作要難。當然,家庭社會資本豐富的大學生找工作要比沒有什麼社會關系資源的大學生找工作要輕鬆得多。
由於大學生是影響社會發展和穩定的特殊群體,因此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也已成為我國政府就業工作的首要任務。但我們也有必要清醒地認識到大學生就業難的經濟社會背景和結構性難題,以便從中國的現實國情出發,把握住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點和切入點。隻有如此,才能真正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這個世紀難題。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