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明年五大任務
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居首位
專家表示,平衡穩增長和調結構需狠抓改革攻堅
1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置於明年經濟工作五項主要任務的首位。多位經濟學家點評認為,考慮到明年經濟下行壓力很可能大於今年,決策層進一步強調穩增長確有必要。但是明年穩增長的政策取向將區別往年:由於強調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所以要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而要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平衡,就要狠抓改革攻堅。
原 則 加大底線管理力度
會議認為,今年“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部分經濟風險顯現。”會議指出,2015年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精心謀劃用好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經濟學家認為,之所以有這些表述,是因為今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全年增長可能達不到7.5%,而且明年可能進一步走低。
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預測,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7.4%,明年7.2%。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2014年是中國大改革與大調整拉開序幕的一年,也是中國宏觀經濟沿著新常態軌跡持續發展的一年。一方面,GDP增速在外需疲軟、內需持續回落、房地產周期性調整以及深層次扭曲等力量的作用下持續回落,另一方面,經濟結構在消費升級、不平衡逆轉以及政策調整的作用下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總體價格水平小幅回落,就業狀況持續穩定。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出現超預期調整,這可能標志著中國宏觀經濟新常態步入攻堅期。2015年將是中國大改革與大調整全面展開的一年,在改革力度的全面提升、房地產周期調整的進一步加大、經濟低迷的進一步持續以及財務困境的進一步發展等因素作用下,宏觀經濟將面臨更多挑戰,這決定了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必須在全面推進改革與調整的同時,加大底線管理的力度。
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高級分析師周景彤認為,2015年很可能是中國本輪經濟下行的階段性低點或谷底。他表示,在三期疊加大背景下,2014年中國經濟繼續放緩,預計全年GDP增長7.4%左右。但總體來看,中國經濟依然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趨勢性變化。展望2015年,世界經濟整體仍處於危機后的修復盤整階段,增長動力依然較弱。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增長動力切換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常態,多種風險、挑戰和機遇並存。受產能過剩、高杠杆率和新增長點尚在孕育等因素影響,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將繼續小幅放緩,GDP增長在7.2%左右,CPI增長2.4%左右,全年經濟運行依然呈現“低增長+低通脹”格局。結構將進一步優化,效率將進一步提高,發展的可持續性將進一步增強。
定 調 靠改革調結構
盡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多次在經濟工作會議中將穩增長放在重要位置,但是與歷次相比,本次會議一個突出特點是提出“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強調穩增長“關鍵是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平衡”。至於如何做到這一點,會議提出:“要精心謀劃用好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調結構,堅持不懈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會議定調“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提出“狠抓改革攻堅”,“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過深水區,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陳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經濟發展不僅包括一國或地區實現經濟增長,而且包括結構優化,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提高,也包括降低消耗、改善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狀況以及經濟社會自然發展的協調與和諧等各方面。要建設一個好的市場經濟,需要優化經濟結構,主要是四大結構——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和區域結構,這是新常態的一大特點,也是中國向中高收入國家邁進的根本推動力。實現經濟結構優化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於推進改革。2014年是中國改革元年,經濟體制改革諸多改革政策密集出台。2015年,經濟體制改革仍面臨深化,重要領域是財稅體制和戶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重要的是減少企業壓力,減少束縛,調動地方積極性,使權力與責任相平衡﹔戶籍制度改革目的是推進城鎮化發展,提升社會的公平正義,使經濟持續增長的潛力得以釋放。
全球化合作論壇副秘書長張其佐說,剛公布的11月CP1和PP1數據表明當前我國經濟動力嚴重不足,經濟仍存下行壓力,應引起高度警惕。要改善低通脹局面環節經濟下行壓力,就要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堅守定力和底線,穩中求進,繼續堅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基調,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保持經濟增速在合理區間穩健運行,不出現大起大落。為此,要繼續落實並推出定向調控的政策和措施,化解產能過剩,穩定房地產健康發展預期,穩固實體經濟。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這是穩增長的最大動力。三、抓好經濟結構調整,依靠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四、增加居民收入和充分就業,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民眾。
目 的 提高經濟增長潛力
除了“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明年經濟工作五項主要任務還包括:“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經濟學家認為,單純從穩增長的角度看,這些舉措有利於提高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三期疊加是重要原因,其中的經濟增長換檔期,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經濟增長潛力下降,所以提高經濟增長潛力對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意義重大。從具體內容看,明年這方面的重點部署包括強調創新驅動、結構調整轉向農業和區域經濟等。
會議提出“推動全面創新,更多靠產業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陳劍認為,今年經濟工作會議的關鍵詞之一就是創新驅動。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不能再靠復制模仿,那樣難以持續。而是要靠轉型升級,靠創新驅動。不然,經濟結構難以調整,市場活力難以顯現。而創新驅動,重要的是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這其中,信息產業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顯示了巨大商機。而中國目前在這方面,與發達國家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應當加快信息產業與傳統制造業的融合,推進制造業的升級,提高其科技含量﹔也應當推進信息產業與服務業的融合,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創新驅動需要推動市場體制的健全和完善,讓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讓管理、專利等與創新有關的生產要素活力迸發。要推動創新驅動,需要加強研發力量,特別是推進企業研發力量的增強,創新驅動更需要創新文化作為支撐,這涉及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如何吸引一流人才等問題。
會議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認為,“一帶一路”是新形勢下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它表明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的延續性,是我國經濟依然面向世界的重要舉措。在傳統的外需放緩后,“一帶一路”沿著沿線國家和地區商建自由貿易區,使中國與沿線國家合作更加緊密、往來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這必將給中國企業“走出去”與中國經濟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找到新的突破口與增長點。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蘇劍判斷,前者可能意味著農業領域的改革會提速和全面推開,包括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或者可以理解為明年改革的一項非常重要的領域是農村和農業改革。后者則說明我國經濟的地理布局調整也將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由於經濟總量的地理布局很難調整,所以明年應該重點是產業地理布局調整,包括產業的國際轉移和國內轉移。記者 方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