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中國經濟明年將有哪些新動向?——聚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六大看點
新華網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車玉明、趙超、韓潔、安蓓)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常態下明年經濟發展態勢如何?調結構能否保持穩增長?改革有哪些重頭戲?民生有哪些新看點?1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一系列新動向。
看趨勢:九大趨勢性變化定位新常態
認識形勢、研判走勢是做好明年各項經濟工作的基礎和前提。針對近一年來海內外始終關注的中國經濟新常態,會議通過對“九大趨勢性變化”的闡釋,歷史地、辯証地分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會議認為,當前我國在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和國際收支、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以及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趨勢性變化,表明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說:“以前大家對新常態有各種看法,還有人認為新常態意味經濟衰退。通過這次中央對新常態全面、深刻、系統的界定,可以消除認識誤區,引導人們正確、理性、客觀看待新常態。”
會議強調,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可以看到,中高速增長、發展方式轉變、結構深度調整、發展動力轉向是新常態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礎上,會議明確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引導社會預期等是新常態下經濟工作的重點。
“面對新常態、適應新常態有一個過程。這次會議特別強調統一思想和行動,說明新常態下怎麼看與怎麼做同樣重要,認識不到位、不深刻,堅持用慣性思維去做今后的經濟工作肯定行不通。”張佔斌說。
看增長:穩增長和調結構保持平衡是關鍵
從剛剛發布的11月經濟數據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0.5%,PPI同比下降2.7%,已經連續33個月負增長,反映出當前我國經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穩增長任務艱巨。
會議在部署明年工作時,把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作為一項主要任務。同時,提出“調速不減勢”“合理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等具體要求。
張佔斌表示,“經濟增速目標適當調整將為今后改革留下更大空間。如果目標定得較高,經過努力也可實現,但可能繃得太緊,不利於其他工作從容展開。”
會議指出,要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平衡。對此,專家認為,今后經濟發展中不能把二者對立起來,對過剩產能的調整會影響增速,而做好新興產業的加法和乘法則會創造更多增量。
“明年要加快結構調整,意味著新興領域的投資可能會加快。”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說。
“速度調整並不意味著少作為甚至不作為,調結構需要花更大氣力、有更大作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說,“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與以往不同的增長結構和動力機制。”
看改革:圍繞突出問題推進
會議要求,要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點、又有利於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繼續抓好各項改革方案制定。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說,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發展環境和條件出現很多趨勢性變化。“改革的推進,必須以問題為導向,堅持與時俱進,根據不斷變化的實際,提出既針對具體問題、又有利於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措施。”
會議提出要加快行政審批、投資、價格、壟斷行業、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資本市場、民營銀行准入、對外投資等領域的改革。
“改革要從群眾需要出發,讓人民分享改革成果。”王軍說,基層特別是地方政府,處於經濟工作第一線,最了解實際情況,改革方案的制定要把頂層設計和充分發揮基層積極性結合起來,既要統籌長遠和全面,也要尊重自下而上的首創精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當前企業、市場、群眾都呼喚改革加快推進,但改革措施是通過具體部門來推進的。“各級政府部門往往有自己的利益和問題,在抓落實上可能主動性不夠。必須強化責任,落實督辦責任制和評估機制,引入群眾評價,為推進改革措施落實建立制度保障。”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