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稅並非新政。東莞已連續實施5年,而杭州也在2004年施行過該政策。與東莞不同的是,僅僅8個月時間,該政策就在杭州夭折。
“杭州是在2004年1月強征二手房差額20%個稅的,但當年9月,政府低調叫停了這一政策。”中國指數研究院杭州分院研究總監曹旭東告訴本報記者。
曹旭東表示,在20%個稅政策未實施前的一個月裡,杭州二手房市場出現了交易量暴增的情形。而在政策正式實施的頭一個月,杭州二手樓市幾乎跌到了冰點。“政策實施前后,簡直是冰火兩重天。”
“國五條”細則頒布后,即將推行20%個稅的城市,是否會面臨與杭州類似的命運?
20%重稅轉嫁給買家
“國五條”細則中,征收二手房差額20%個稅的政策,對杭州市民來說並不陌生。
曹旭東告訴記者,杭州強征20%所得稅的政策在2003年年底確定,在2004年1月正式施行。
杭州房地產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杭州市商品房銷售均價為3939元/平方米,比上年增長了11.7%。
“官方當時公布的均價是不到4000元,實際上2003年杭州新開的樓盤中6000元/平方米以上的佔到了近七成。而當時杭州市區的房價已經漲到8000多元/平方米了。”杭州一家房企高層告訴記者。
“房價漲得太厲害了,有投資客看到了其中的機會,就趁機在杭州樓市進行炒作。杭州當時對商品房也做過調控,如期房轉讓要增加契稅,對二手房交易開征綜合稅、印花稅等。不過這些政策出台后杭州房價仍然在上漲。”浙商建業一位市場部經理告訴記者。
在個稅政策確定到正式執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同目前各地二手房市場類似,杭州出現了搶房潮和過戶潮。但在政策落地后,杭州二手房交易陷入僵局。
業內人士透露,當時杭州共有600多家中介公司,在實施個稅政策的8個月,平均每周都會有兩家中介公司歇業。
盡管二手房市場被“冰凍”,但杭州房價卻出現了小幅上漲。
華邦地產營銷總監王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04年時杭州市場自住的需求量較大,賣家把個稅負擔都轉嫁到了買家身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房價。
“個稅政策還促使買家紛紛涌向新房市場,短期內新盤交易量大幅增加,也刺激了房價小幅上揚。”王慧說。
她進一步表示,2004年上半年,上海的房價漲幅高達20%,而杭州房價的增幅卻隻有5%左右,這說明20%個稅政策還是有一定效果的。但當時市場供求關系嚴重失衡,所以房價上漲的趨勢並沒有抑制住。
2004年9月,因個稅被轉嫁給買家等原因,杭州市政府對20%個稅政策作出調整,由強征改為“主動申報”。隨后,杭州房價再度大漲。
曹旭東指出,到2004年底杭州市主城區7000元/平方米的房子已經很少,均價漲至10000元/平方米左右。據杭州房地產信息網公布,2004年12月底,杭州全市商品房成交均價漲至8500多元/平方米,比2003年約4000元/平方米的成交均價上漲了近一倍。
政策為何短命?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杭州個稅政策如此短命?
浙商建業一位經理告訴記者,雖然短期內需求涌向新房市場對開發商是利好消息,但長期來看,對開發商來說卻是利空。
“即使是剛需購房者,也有少部分的投資需求在其中。購房者希望自己的房產能增值,並在未來獲得這部分增值的收益。當時杭州市場已經有了大量改善性需求,想把手中的二手房賣掉后再置換更大的房子,但個稅政策也讓這部分人群暫緩了入市的腳步。”曹旭東表示,新房市場在經歷了短期的活躍后,交易量也開始下滑。
“2004年上半年,杭州房地產投資增速有所放緩,開發商拿地意願降低,有部分房企看空未來一兩年的市場。新房市場在年初經歷了短暫的活躍后,下半年也開始陷入僵局。”曹旭東指出,市場預期的變化,讓杭州政府相關部門感到有壓力,所以20%個稅政策隻實行了8個月就悄然退市了。
曹旭東告訴記者,除了開發商投資意願下降引發政府關注外,政策“一刀切”,誤傷了剛需,也是20%個稅政策被叫停的主要原因。
“杭州政府當然希望為樓市降溫,但政策並未劃定哪些房產可以免稅、免征多少,由於沒有給改善需求空間,政策過於剛性,在抑制房價快速上漲的同時,對市場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傷害。”曹旭東說。
杭州高力國際一位高層表示,改善性需求由於被誤傷,延遲了入市時間。
與2004年杭州個稅政策“一刀切”不同的是,中央此次對20%個稅政策或將給予一定的彈性空間。此前,有媒體報道,財政部、住建部、國稅總局已經著手制定包括“保護剛性需求”在內的國五條執行細則,除保留了居住滿5年且為唯一自住房產出售免征個稅的“優惠政策”外,還有望按照售價、面積、購買年限等要素劃定保護線,區別性征收20%個稅。
“地方細則還沒有出台,個稅政策究竟是從嚴還是放寬,以及政策將執行多長時間,目前仍不確定,但未來樓市波動風險將明顯加大。”21世紀不動產分析師黃河滔說。(王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