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之前,余額寶曾被稱作趴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余額寶會不會被取締一時引發廣泛關注。盡管包括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潘功勝和易綱等多位央行高層在短短一天之內已經四次表態,稱不會取締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但還是令人“心裡沒底”。
今天,這個問題不再成問題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互聯網金融,表示將“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然而,新的問題接踵而來:你會用“余額寶”嗎?我們對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做了個小調查,看看他們怎樣回答——
政協委員
啥態度
問答題:互聯網金融理財,你會用嗎?
主持人:羊城晚報特派北京記者 陸志霖
A
大膽嘗鮮者
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我現在就有用。但我錢不多,就放了幾千元進去,每天都有增值,也不錯。(擔不擔心互聯網金融服務不安全?)不擔心,反正裡面錢不多。
中國國電集團總經理朱永芃:我沒用過。但如果用互聯網金融理財的收益率比存在銀行要高的話,我想我會用。
中國工商銀行前行長楊凱生:我當然用過,我太太也經常用。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確實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很大變化。
經濟學家李稻葵:互聯網金融產品我自己也買啊,至於具體是什麼,我可記不清楚。
一頭霧水者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毛蘊詩:我不知道什麼是“余額寶”,我看到網上在討論,周圍也有很多人說起,但是沒有去了解。(有沒有考慮使用這種理財方式?)沒有考慮過,基本不需要。我就把錢放在銀行裡折騰。
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余額寶”?是不是馬雲的那個。沒有用過。我有其他理財方式。而且我覺得理財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就是看自己怎麼方便。可能年輕人用“余額寶”比較多,或者是常常網購的人。我不經常上網買東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小濟:我是個網購達人,但我還是不會用“余額寶”,我覺得不安全。我不放心把錢放那。
著名演員濮存昕:“余額寶”?我沒聽說過,也不用。
業界觀點
多支持
包容創新 完善監管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互聯網的金融業務發展是一個新事物,所以過去的政策、監管、調控,各個方面不能完全適應,需要進一步完善。但整體來講金融業的政策是鼓勵科技的應用,因此也要跟上時代與科技的腳步。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要支持和包容“余額寶”等金融產品的創新行為,同時也將適當採取措施對可能產生的市場風險加以引導和防范。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滿足微小企業融資、增加百姓投資渠道、提高社會金融服務水平、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推進利率市場化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互聯網金融能滿足小微企業、中低收入階層對金融的需求和對投資渠道的需求,有助於提升金融服務質量,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社會金融交易效率,能推進利率市場化,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同時,互聯網金融在中國屬於新興事物,業態較多,確實存在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可能蘊含很大的金融風險。
網上金融 贊比彈多
連日來,互聯網金融是全國政協經濟界別的小組討論中最熱的話題,多數委員對此表示支持。
“互聯網金融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過程中,應人們的需要而產生的。互聯網金融的建立仍需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央行、監管機構,還是社會,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需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表示,“還沒有發展起來就給個條條框框的制度限制,任何新生事物都會被扼殺。”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也表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合乎邏輯的,在技術上給業界帶來很多革命。“這個大勢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至於給傳統銀行業帶來的沖擊,相關人士也相當淡定。閆冰竹認為,現在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數量與傳統銀行業相比還相差很遠,“二者應該是互補關系,年輕人都已習慣網購,但還有不少人去商店走走逛逛,人們需要按自己的要求來選擇購物和理財的方式。”
在賈康看來,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帶來沖擊是不可回避的,但要將其處理為良性的沖擊。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其實都帶有利率市場化的要素,具有對利率市場化的推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