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

央行回應互聯網金融監管:網絡支付額度將廣征意見

楊汛

2014年03月25日07:50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央行回應互聯網金融監管:網絡支付額度將廣征意見

  央行試圖通過加強監管為如火如荼的互聯網金融降溫。

  手機購物、微信理財、活期存款轉入余額寶……互聯網金融大潮風起雲涌。不過,最近央行也在醞釀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並引起多方熱議。

  先是支付機構線下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業務被暫停,繼而網上披露一份所謂的《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這引起業界和消費者一系列疑問。昨日央行首次給出詳細回應。

  央行表示,對於大家普遍關注的網絡支付額度問題,央行首先要與支付機構達成共識,並將廣泛征求公眾意見,根據公眾意見,修改具體額度。

  事件:

  網購額度老媽不管央行管?

  “我一個月網購花多少錢,我媽都沒管,現在央行要管……”上周末,消費者吳女士在自己的朋友圈裡發出一條狀態,幾分調侃,幾分無奈。

  上周,一份《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在網絡上被突然披露。其中指出,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個人支付賬戶單筆消費不得超過5000元,月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超過限額的,應通過客戶的銀行賬戶辦理。

  對於不少消費者來說,“單筆消費不得超過5000元,月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無疑成為文件中最扎眼的字句。

  先是有消息稱,這份文件只是“內部溝通”使用,距離實施還早,未來也將修改﹔隨后甚至有說法稱,這一文件是某些第三方支付企業故意流傳到網絡上,希望借網友的聲音向央行施壓。

  回應:

  對網絡支付額度有分歧

  “網上流傳的《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就是央行和一些支付機構之間進行‘點對點’溝通的新近工作底稿。”昨日,央行相關負責人首先肯定了這份文件的真實性。

  “肯定地講,這個辦法的重心不在具體額度上,而是在業務及流程的各項風險控制上。”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針對網絡支付業務制定專門的管理辦法是央行與業界的共識,但在功能如何劃分和具體額度設定方面雙方有分歧,還需作進一步的溝通和論証。

  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央行在與支付機構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還將廣泛征求公眾意見。如果消費者認為賬戶功能和網絡支付具體額度不合理,還要作相應的修正。總之,網絡支付管理辦法一定會在監管部門、支付機構、消費者三方之間尋求“最大公約數”,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最終出台。

  事件:

  暫停二維碼支付

  騰訊與阿裡,互聯網業界的兩大巨頭誰將發出第一張“虛擬信用卡”,是上周伊始互聯網金融業最熱門的話題。

  只是這個話題僅僅爭論了三天就戛然而止。3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確認,央行已下發通知,要求暫停虛擬信用卡、二維碼(條碼)支付等支付業務和產品。央行稱,相關支付產品安全性有待完善。

  這一消息立即引發了業內議論。反對者認為,一刀切叫停是對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扼殺”,而支持者則認為在金融領域,風險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能隻顧著創新而忽視風險防范。

  回應:

  只是暫停,不是終止

  “對有關機構擬推出的上述兩項業務只是暫停,不是終止。”央行相關負責人昨日對這一疑問也做出詳解。

  二維碼在制造業、物流業、零售業等領域早已得到廣泛應用。央行介紹,近年來,國際國內對二維碼技術在移動支付方面有所嘗試和拓展,但總體上有關技術、業務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尚無統一的技術標准和檢測認証標准,存在一定風險隱患。一是二維碼生成機制和傳輸過程存在風險隱患﹔二是支付終端的安全性較難保障﹔三是二維碼支付指令驗証手段較為單一,安全性屏障不夠。

  有關國家中央銀行、銀行卡組織和金融機構等出於風險顧慮,對二維碼支付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均較為謹慎,全球尚未有在金融服務領域大規模應用的案例。近年來,國內已陸續發生了許多關於二維碼支付的風險案件,客戶因為掃描二維碼導致個人信息泄露、賬戶資金被盜。

  在二維碼業務的推廣上,央行的定性措辭嚴厲:在沒有建立相關安全技術標准、統一的業務規則和相應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安排的情況下,擁有上億用戶的支付公司全面推廣二維碼支付可能引發的多種風險難以想象。

  央行表示,而“虛擬信用卡”的發卡流程全程網絡化,省略了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突破了現有發卡面簽審核等基本管理要求,對反洗錢法律制度和賬戶實名制度產生較大沖擊。

  疑問:

  監管加碼央行變臉?

  從暫停虛擬信用卡、二維碼(條碼)支付等支付業務和產品,到與支付機構之間進行“點對點”的溝通,央行近期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加碼”顯而易見。

  有互聯網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迄今為止央行已發放了250多張第三方支付牌照,顯示出鼓勵創新的理念,但目前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加碼”有人覺得央行正變得趨向保守,央行是否在“變臉”?

  回應:

  鼓勵創新與防范風險不矛盾

  “人民銀行一直重視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內的各種金融創新,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創新的理念、方向、政策始終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強調消費者權益保護、強調防范風險、強調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與鼓勵創新是並行不悖的。

  央行表示,互聯網金融創新有利於發展普惠金融,有旺盛的市場需求,應當給予積極支持,也應當佔有相應的市場份額。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功能屬性和金融風險屬性,鼓勵創新就要包容失誤,但要把失誤可能引發的風險控制在可預期、可承受的范圍內。

  新聞鏈接

  央行:互聯網金融監管宜適度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總體原則是什麼?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內的金融創新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和效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目的,不能脫離金融監管、脫離服務實體經濟抽象地談金融創新。

  第二,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內的一切金融創新,均應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維護金融穩定,有利於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利於央行對流動性的調控。

  第三,互聯網金融企業開辦各項業務,應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任何機構不得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承諾收益,誤導消費者。

  第四,把線下金融業務搬到線上的,必須遵守線下現有的法律法規,必須遵守資本約束。

  第五,要處理好政府監管和自律管理的關系,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

  基於以上五點考慮,對互聯網金融要予以適度監管,不宜管得過多過死,要為創新和發展留有余地和空間,推動我國互聯網金融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記者 楊汛

(責編:薛白、劉陽)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