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業務主要是為防控風險,不是終止
先是個別支付機構線下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業務被暫停,繼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管理辦法》 (征求意見稿)在網上被披露,最近一段時間,有關互聯網金融監管的話題引發社會廣泛熱議,一時間作為監管方的央行被置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央行緣何暫停相關支付業務?制定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有何考慮?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究竟持怎樣的態度?對這一領域的監管將走向何方?24日,央行有關負責人就這些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暫停相關業務意在防控風險
關於暫停二維碼支付業務和虛擬信用卡業務,近年來,國內已陸續發生了許多關於二維碼支付的風險案件,客戶因為掃描二維碼導致個人信息泄露、賬戶資金被盜。在沒有建立相關安全技術標准、統一的業務規則和相應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安排的情況下,擁有上億用戶的支付公司全面推廣二維碼支付可能引發的多種風險難以想像。“虛擬信用卡”發卡流程全程網絡化,省略了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突破了現有發卡面簽審核等基本管理要求,對反洗錢法律制度和賬戶實名制度產生較大沖擊。同時,由於辦卡流程無法有效確認客戶本人辦卡意願,在目前個人身份信息非法買賣行為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況下,還存在較大的冒名辦卡風險,極易發生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此外,“虛擬信用卡”發行與實體信用卡發行的監管標准不一致,必然引發發卡市場的不公平競爭。
央行對有關機構擬推出的上述兩項業務只是暫停,不是終止。
《征求意見稿》僅處討論階段
就網上流傳的《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是否就是最終成稿,最終版本何時出台?回答是:網上流傳的《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就是央行和一些支付機構之間進行“點對點”溝通的新近工作底稿。肯定地講,這個辦法的重心不在具體額度上,而是在業務及流程的各項風險控制上。《征求意見稿》目前僅處於在央行職能司局與機構小范圍討論的階段。文內所提出的限額標准僅是綜合考慮近年來主要支付機構網絡支付筆均交易以及反洗錢要求等提出的初步意見。對《征求意見稿》涉及的重大問題,還需要征求社會公眾的意見。
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理念不變
近期,人民銀行正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要求,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創新的理念、方向、政策始終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強調消費者權益保護、強調防范風險、強調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與鼓勵創新是並行不悖的。
互聯網金融創新有利於發展普惠金融,有旺盛的市場需求,應當給予積極支持,也應當佔有相應的市場份額。對一些新的業務要留有觀察期,冷靜地分析總結,一切有利於服務實體經濟和促進創業增長的金融創新均應受到尊重和鼓勵。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功能屬性和金融風險屬性,鼓勵創新就要包容失誤,但要把失誤可能引發的風險控制在可預期、可承受的范圍內。
監管應遵循五大原則
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鼓勵創新、防范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進一步探索和完善監管,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一是互聯網金融創新必須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合理把握創新的界限和力度。
二是互聯網金融創新應服從宏觀調控和金融穩定的總體要求。
三是要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是要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五是要處理好政府監管和自律管理的關系,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
基於以上五點考慮,對互聯網金融要予以適度監管,不宜管得過多過死,要為創新和發展留有余地和空間,推動我國互聯網金融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