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

互聯網金融從來不是“草根”

蔣婭婭

2014年03月28日08:33    來源:解放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互聯網金融從來不是“草根”

  最近,跟德勤管理咨詢金融服務部合伙人劉峰聊起互聯網金融的話題。他說:“互聯網金融從來都不是草根。”這觀點,讓筆者頗為認同。

  所謂“草根”,指的是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階層相對應的弱勢階層。被冠以“草根”二字的互聯網金融,是否就是金融圈裡的弱勢階層?

  有人拿互聯網金融跟傳統金融機構作比較,認為互聯網金融企業是外行。其實不然,看看互聯網金融背后的管理團隊,其中不乏傳統金融出身的專業人才。例如,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胡曉明,作為阿裡金融主要高管,他在加盟阿裡之前曾任職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光大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公司及個人金融業務、微小企業融資、網絡信用體系等業務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除此以外,互聯網金融管理團隊裡還有玩轉互聯網多年的技術精英,再加上嗅覺敏銳的幕后資本PE/VC(私募和風投)。在劉峰看來,那是一個十分豪華的陣容。與傳統金融機構比專業水平,BAT(百度、阿裡、騰訊)或是很多P2P、眾籌公司的金融團隊一點都不遜色。

  再說市場。互聯網金融面向的客戶是草根嗎?從初衷來看,或許是。阿裡當初推出余額寶,就是沖著支付寶裡沉澱的余額資金去的,這部分資金的擁有者大多是喜愛網購的 “80后”、“90后”。但余額寶基金規模迅速膨脹到4000億元,客戶群早已不僅是草根了,也包括很多中產階級,甚至連很多銀行內部人士也都買余額寶了。所謂的余額理財也早已不“純粹”了,筆者身邊的很多朋友是專門把資金搬入支付寶,十幾萬元乃至幾十萬元地購買余額寶。就連德勤的這位合伙人也自稱是余額寶的粉絲。

  所謂互聯網金融的草根性,也就隻剩下“低門檻”了。馬雲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自稱 “草根”,在筆者看來,那是一種策略,放下身段,來為自己吆喝賺粉絲。話說,這收到的效果還真是挺不錯,余額寶基金規模日長夜大,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不過,筆者覺得,“低門檻”只是一時,今后隨著互聯網金融市場游戲規則的完善、監管的完善,以及互聯網金融本身風險控制的完善、服務水平的提升,門檻可能也會被逐漸抬高。

  互聯網金融並非草根,它帶來的只是一種非傳統的金融創新理念。這種理念會改變金融市場格局,卻並非一定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市場之爭。互聯網金融或許還會創新不斷,但傳統金融機構也一定會逐漸轉型。用德勤最新發布的關於“互聯網金融”研究報告中的一句話作為總結:未來市場,隻有那些缺乏創新基因的金融機構才會被淘汰出局。

(責編:羅知之、劉陽)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