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獲悉,人民銀行目前正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和銀監會等有關部門,研究出台並實施新的現金管理制度,將在6月底出台新的現金管理制度。
現金管理制度規定了適用現金使用的范圍,近年出現的腐敗問題多與現金使用相連的灰色收入、隱性福利有關。
此次現金管理的改革除了支付手段上的變化外,更注重行政條例的約束作用。“新的現金管理制度將細化完善現金使用管理辦法,對不同經濟性質的支出實行分類管理,將減少現金使用,提倡更多使用公務卡和銀行轉賬系統來操作。”中部地區一位財稅系統人員說。
記者了解到,新的現金管理制度的核心就是限制、減少現金使用的情況,從而轉變人們傳統的支付方式,提倡銀行系統的支付路徑,目的就是要做到有跡可循,保証每筆資金透明,提高現金使用效率,減少腐敗滋生。
減少現金使用
“改革后的管理辦法將對基本支出現金使用實行總額控制,項目支出原則上不得提取現金,確需使用要嚴格履行審批程序。”安徽省某市級單位財政局人士表示。
該人士稱,新的現金使用額度由當地財政參考上年預算單位現金使用情況,並綜合考慮預算單位本年度業務發展變化等情況研究確定全年現金使用額度。2013年當地預算單位現金使用量比上一年度下降了85%。而在今年6月份新的現金管理制度出台以后,預計現金使用量的下降幅度會更大。
目前,現金管理主要包括職工工資、津貼﹔個人勞務報酬﹔各種勞保、福利費用以及國家規定的對個人的其他支出﹔向個人收購農副產品和其他物資的價款﹔出差人員必須隨身攜帶的差旅費﹔結算起點以下的零星支出﹔中國人民銀行確定需要支付現金的其他支出等途徑。
“相比各地去年已將開展的公務卡、差旅費、辦公費等公務支出上的現金管理辦法,新的制度改革將更細化支出條款的支付方式,主要方向或將在原來基礎上新增一些內容。比如凡具備刷卡條件的,一律通過公務卡進行結算,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一位消息人士稱。
記者了解到,一直以來,我國在現金管理制度方面,主要實行1988年國務院發布的《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及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多年來對於規范現金使用、減少現金的流通量、防止通貨膨脹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隨著經濟發展,現金支付的問題逐漸暴露,與銀行轉賬等其他資金結算方式相比,通過現金支付,可以隱匿資金流通的軌跡,從而掩蓋不合法交易,以達到逃避監督和處罰的目的。
改革觸動部門利益
“全社會所有機構支付手段的轉變,讓那些來無影、去無蹤的現金變得透明可查,這是改革最會重傷部門利益的地方,如何撬動這些部門利益是首要難題。”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告訴記者。
北京銀行私人理財部門人士坦言,目前銀行在網店布局和業務能力上都能滿足現金管理的需要,隨著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崛起,手機銀行、電子銀行等新型載體完全可以實現對公業務,因此在技術層面是可以實現非現金支付管理的。
他看來,目前央行和銀監會等部門在技術層面已經沒有難題,制度出台最大的困難就是平衡部門利益。
一位地方財稅系統人員表示,目前很多公務人員的福利都是通過現金支付的,特別是一些過節費、行政性費用的支出,以現金居多,很多時候變成工資的一部分,如果全部納入銀行系統,對賬也會很難。
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各級政府預算和決算都要向社會公開,部門預算要逐步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所有財政撥款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打造陽光財政。
中央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認為,減少現金支付,有利於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實施陽光財政,約束行政部門預算調整權。同時應該配合紀檢等部門開展預算單位公務卡制度執行情況專項檢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現金交易成為貪腐犯罪的重要手段,這也是現金管理制度出台的一個重要原因。
廣州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說,通過制定現金管理法,可以有效監控大額現金交易,將大額現金流通置於相關部門監控之下,使通過大額現金行賄受賄的非法交易無處可匿,能夠從源頭上防止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