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同業業務急速膨脹 部分理財產品如放高利貸(網絡配圖)
人民網北京5月12日電 (李海霞)銀行同業業務規模5年增長2.5倍,引發了監管層的高度關注。央行副行長劉士余在“清華五道口國際金融論壇”上透露,要下決心整頓金融的同業業務和各類理財業務,受到與會嘉賓的熱烈討論,被金融界人士視為央行對整頓銀行同業業務的再次吹風。
據央行最新數據,2009年初至201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納入存放同業、拆出資金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項下核算的同業資產從6.21萬億元增加到21.47萬億元,增幅達246%,是同期相關機構總資產和貸款增幅的1.79倍和1.73倍。
隨著銀行同業業務的發展,金融風險也越發嚴重。體量迅速擴大的同業業務中有相當部分是在金融機構間尋找投機機會。同業業務的過度擴張,使資金過度停留在銀行體系內做“體內循環”,游離於實體經濟之外的自我派生、自我循環和自我膨脹,從而弱化了銀行本應所承擔的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產生或加劇了金融的泡沫化和經濟的虛擬化。
同業業務和理財產品推高融資成本
劉士余表示,一定要下決心整頓金融的同業業務和各類的理財業務。“否則的話,極易把我們的投資者,包括社會公眾導向追逐短期高利,不追求長期回報,對資本市場的發展產生極大的溢出效應。”
在劉士余看來,一個健康的經濟體系對18%的融資成本應當是厭惡的,但這個成本居然能出得去,本身說明實體經濟的行為有扭曲的現象。他舉例說,比如公眾拿錢到一家銀行買8%的理財產品,這家銀行再加三個點,11%走通道,通道的特權機構再加三個點就進入實體,融資成本在14%左右,這還算不錯的成本。但這種層層加水,每個環節都扒皮加碼的做法直接抬高了實體經濟的成本,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毫無貢獻的,而且是會把一個民族,把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帶入極其帶有賭博心態的短期行為。
劉士余認為,當前我國實業融資成本高,跟現行金融體系結構的扭曲分不開。談到理財產品,他表示,現在有些上市公司也搞所謂的理財,搞所謂的上下游的產業鏈金融服務,這個問題是非常值得推敲的。實際上這種意義上理財就是在放高利貸。
中信証券董事長王東明對此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認為,金融系統的高利潤率凸顯出很嚴重的問題。目前,有些銀行動輒幾千億的稅后淨利潤招人痛罵。現在實體經濟逐漸在萎縮,金融這塊越來越強大。大量人已不願意再做實體經濟,把實體經濟賺來的錢逐漸轉向放高利貸。
王東明認為,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最重要的是它有一個強大的實體經濟,金融的作用就是促進整個實體經濟的發展。
銀行業同業需征收存款准備金
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說,整頓銀行同業業務,不會對金融造成沖擊,隻會拉短借貸距離、降低資金成本、嚴肅市場。目前出現的“雁過拔毛”、層層加碼現象,不利於行業發展。
吳曉靈表示,要處理好銀行間同業市場的扭曲,需要將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商業銀行的存款視同一般存款,繳納存款准備金。在吳曉靈看來,同業存款本來就是金融機構在商業銀行裡寄存的頭寸,現在卻成了吸收存款的工具。
吳曉靈建議,3個月以下的銀行之間的頭寸拆借可以不視同一般性存款,但是非銀行金額機構在商業銀行比較長的存款,監管當局根據期限應該視同一般存款,然后對其征收存款准備金,納入存貸比例。
監管影子銀行防止套利
在“清華五道口國際金融論壇”上,與會嘉賓認為,銀行自身表外業務的擴張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利用銀行同業業務的急速膨脹,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影子銀行,其風險也受到監管層關注。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表示,影子銀行是一種我們值得肯定的創新,當然在中國特殊的背景下,它又有一些我們看起來是比較扭曲的,繞過監管的一些行為,當然也會有些負面的效果。
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認為,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會產生更多的監管套利的規避和監管的套利,而這種影子銀行在無監管、無透明的野蠻生長的情況下,會給金融的穩定和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王兆星認為,在加強對銀行體系監管的同時,要更好地規范和監管這些影子銀行,來最大限度的防范有害於金融和經濟穩定的以金融創新為名的監管套利行為。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商業銀行目前是中國經濟運行大的風險。經濟放緩之后,同業拆借規模達到1100個億,其中主要是同業拆借。各種影子銀行的通過信托、理財產品,尤其是通過同業拆借所隱含的風險將暴露出來。
李稻葵建議,一部分的影子銀行的貸款要納入正規貸款的體系監管,例如提出撥備、統計違約率、公開最終標的等。另外一部分的影子銀行要直接劃給信托公司,信托公司要真正成為信托公司,通過各種方式去發債、去籌資,而不是作為一個渠道,從銀行拿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