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資聽起來很美,大片的市場就在眼前,大量的過剩產能就能轉移,但是請等一下:大批的風險也在漸漸靠近。各類由於國家政治動蕩、民族文化多樣、經營理念相左所招致的風險,不管概率大小,一旦發生,造成的資金損失無法估量,嚴重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如果風險無法避免,金融機構的背書就顯得尤為重要。
金融服務能力有多強,決定了企業能夠走多遠。歷史上,美國花旗銀行的海外發展就伴隨著戰后美國資本輸出以及美元國際化戰略﹔法國對外貿易保險公司向本國企業提供特殊的出口信用擔保﹔日本企業貸款保險公司、貸款擔保公司和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完整的金融服務體系,解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信用薄弱、融資困難的問題。
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2個國家和地區的447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749.6億美元,同比增長21.6%。中國對外投資如此迅速的增加,金融業也加快了海外布局,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滿足企業境外金融需求。盡管成績顯著,但與企業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相比,中國金融業提供的跨境金融服務還不能夠完全滿足這些需求。
以銀行業為例,中國銀行業國際化起步較晚。近年來,雖然中國銀行業紛紛通過新設和收購等方式,積極擴大海外經營網絡,但銀行業經營管理仍不夠精細,業務結構相對單一,金融工具的綜合運用能力不強,國際化人才儲備不足,整體信息化程度缺乏競爭力,中國本土銀行在全球的網絡尚未形成,導致中國企業在境外融資較為困難。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還是市場化程度不夠。在中國現有金融體系下,商業銀行壟斷了大部分金融資源供給,憑借傳統業務就可以獲得大量利潤,自然沒有足夠的動力創新。而在企業“走出去”的探索過程中,亟需定制化的金融解決方案,需要通過專業化的跨境融資和服務平台,抵御全球化和地區性的金融風險。
在金融尚未鋪平國際化道路的背景下,中國企業“裸走”多少會陷入羊入虎口的境地。國內金融機構應該配合企業“走出去”,用更多創新模式為企業提供境外貸款,拓寬信用擔保渠道,同時進一步提高信用擔保額度,減少審批程序,為企業披上抵御風險的鐵布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