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開局之年,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起步之年,同時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穩步前行的一年。確保“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落地,銀行業承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使命。
隨著“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陸續推出,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統籌規劃,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多渠道保障資金供給,為國家戰略的順利推進提供了重要支撐
頂層設計謀篇布局
金融助力國家戰略“落地生根”,需要嚴密的頂層設計。以銀行業支持“一帶一路”戰略為例,《經濟日報》記者獨家獲悉,自“一帶一路”戰略確立后,中國銀監會就根據“一帶一路”研究工作領導小組的分工安排,結合自身職責,積極參與金融支持“一帶一路”建設規劃的研究,並就加強銀行業跨境合作、建立信息互通和交流平台、建立“走出去”協調機制等問題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在銀監會的引導下,各地銀行業金融機構圍繞“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從業務發展、分支機構建設等多方面積極研究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方法和措施,加快在該地區的分支機構布局和業務拓展。
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目前銀監會有關部門已指導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郵儲銀行在各自業務范圍內,加大對推動三地在生態環境保護合作、交通體系建設、高端產業對接、社會服務共建共享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與此同時,還督促當地銀行業金融機構優先發展綠色信貸,嚴控“兩高一剩”行業授信,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優化三地產業結構﹔引導當地銀行以支持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為重點,加強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的資金支持。
多渠道提供資金保障
重慶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長江經濟帶“Y”字形大通道的聯結點上,是“渝新歐”鐵路起點和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承東啟西、牽引南北、通達江海,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為了積極支持兩江新區進一步加快‘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重點項目和配套設施的建設,重慶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響應國家部署,今年以來累計授信已達871億元,支持建設項目81個,為國家戰略落地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重慶銀監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多元化金融服務支持國家戰略是記者調研時的深刻感受。在重慶,當地銀行業通過申請實施差別授信、銀團貸款支持重點項目、融資擔保盤活存量資產等多種形式,多措並舉,確保了國家戰略的實施和落地。
比如,建行重慶市分行通過專報向總行提出申請,將寸灘港、果園港等項目的業主納入區域差別化重點審批授權客戶,授信額度達到同類客戶的兩倍。工行重慶市分行等當地金融機構通過組成銀團,向兩江新區軌道交通建設項目投入信貸資金89.1億元,支持果園港鐵路專用線及其延伸工程建設,提升口岸物流輻射能力。民生銀行重慶分行則為保稅港區建設項目量身定做融資方案,為其擔保以債權融資20億元,盤活了存量資產。
此外,農行重慶市分行還通過短期票據融資等方式,為團結村鐵路樞紐建設提供融資67億元,與直接貸款相比,項目融資成本降幅超過50%。同時,為進一步提高信貸政策與國家發展戰略的匹配度,重慶市已有7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兩江新區設立二級分行,提高銀行服務新區實施“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能力。
防控風險穩步前行
對金融機構而言,風險防控是繞不過去的話題。特別是在國家戰略項目中,涉及資金往往較大,如何做好風控,是對金融機構提出的考驗。
據上海銀監局有關人士介紹,在當地銀行業支持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方面,為有效控制風險,一般轄內銀行採用四種方式開展授信:一是授信行在項目成立之初,即深入參與項目可行性研究及實際建設方案的制定﹔二是綜合考慮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回籠慢等因素,授信期限以中長期為主﹔三是對重點項目多給予貸款利率下浮的優惠,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四是因項目融資額較大,為分散風險,多採取銀團貸款方式支持項目建設。
以銀團貸款為例,重慶、湖北、安徽、上海4省市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大型項目積極組建銀團貸款,截至9月末,已向340個港口、航道、航空、鐵路、公路、輸油(氣)管道等相關在建續建項目提供授信共5490.2億元,融資余額2604.2億元,項目融資成本與同檔基准利率基本持平。業內人士表示,通過上述方式,既有效地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風險。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指導銀行機構通過創新金融服務、優化信貸資源配置,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