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2月13日电“碳交易市场中西部地区可行,在中国就一定是可行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在昨日召开的“走进种植能源新时代”论坛上如是说,“我们认为在我们这种中西部地区,用碳交易市场约束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实现弯道超车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2013年下半年启动碳交易试点至今,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重庆7个试点的机制、法制、平台等建设都已完成,成功拉开了我国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湖北的碳交易试点从2014年4月2日正式的启动交易,纳入了6万吨以上标煤的企业首批进入碳交易的体系。经过7个多月的运行,湖北在市场的交易总量、成交额、日均成交量和市场参与机构人数等方面都处于全国绝对领先的地位。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湖北省碳市场总成交量1020万吨,二级市场交易700万吨。二级市场交易量、交易总额、累计日成交量分别占全国的48%、31%和56%,均居全国第一。
“在市场运行过程中,我们有充分的流动性,因此价格是比较均衡的。我们观察到全国7个交易地点的市场价格有逐步向湖北靠拢的趋势。”刘汉武还介绍到。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约束控制企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减排。在2014年11月中美共同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实现这一计划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在2月4日举办的中国碳排放交易高层论坛上透露,全国碳市场将在2016年启动,初步将纳入6个行业的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的企业,碳排放量涉及30亿吨至40亿吨。
2015“走进种植能源新时代”论坛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主办,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财经》杂志共同承办,新华社湖北分社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