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丸在进门之后出现
千辛万苦把客户请进来后,券商接下来最想做的就是从客户身上获得最大收益。按照现行的收费体系,只有客户频繁、大量交易,券商才能获得更多的佣金收入。
于是,向客户不断提供市场变化的信息、种种投资建议,举办各种活动来活跃投资气氛,基本上是每家券商都在做的事情。这些都还在合规合法的范围之内,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毒丸”,谁让证券业里聪明人太多了呢。
记者曾参加过一个券商营业部组织的活动。在一个周末,地点是一处小宾馆的会议室,券商组织了上百个投资者,有些是已经在这家券商开户的股民,有些则是其他券商营业部的股民。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请一位博客点击率很高的民间“投资大家”做炒股讲座。记者了解到,这位投资大家也是该营业部的大户,手里据说有近亿元的资金。办这个讲座,一个目的是吸引别的营业部的股民转户到这里,另一个目的则是帮这个大户吸引其他股民的资金做私募。因为大户的资金增大后,交易量才能涨上去,这时候大户赚私募管理费,券商赚交易手续费。作为回报,券商还会给大户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分成。
这里就隐藏着一个严重的问题,民间股票私募的投资风险很大,把钱交给别人炒股,赚钱了好说,赔了钱没人会高兴,近几年因此产生的纠纷、官司不胜枚举。个别券商为了自己增加交易量,却在以股民的亏损风险为代价。而且一旦打起官司,更多是大户承担“非法集资”责任,券商则是“旁观者清”。
(文中李洋、范飞为化名)
券商银行驻点人员拉客话术
由于券商销售人员在银行“驻点”的时间很长,所以银行的普通业务他们会比较了解,银行由于人手不足,也默许了他们的存在。他们往往会先为顾客服务,如拿号、解答问题等。一旦发现顾客有大额存款或有投资股票、购买理财产品的意向,他们就会主动与顾客攀谈起来。例如:
“最近股票做得怎么样?”“想购买什么样的理财产品?”“下次来提前给我打个电话,我帮您把号拿了,就不用排队了。”
如果顾客不拒绝,那么,他们就会一边热心地指导顾客填办业务的单子,一边继续吸引顾客的注意。例如:
“最近有一款理财卖得挺好的,收益也不错的”“如果您炒股的话,可以来我们营业部。您可以把手机号留下,我先给您发一些我们营业部资深投资顾问建议的投资组合”“您现在的券商没什么服务,佣金也高,也没有适合您的理财产品,不如转到我这边来,我们这边有最适合您的服务”。
当然,如果你真的把手机号留下了,并且遇到了一个“好”的销售的话,等待你的会有无尽的电话和短信。只是这其中的安全尺度,就需要读者自己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