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之路(观察者说)【3】--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中国经济转型之路(观察者说)【3】

2013年08月18日02: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国经济转型之路(观察者说)

  提升传统产业 夯实转型基础(互动)

  提 问

  读者 祁书俊:

  当前,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传统产业具有比我国更明显的低成本优势。如果不注意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就很可能陷入经济转型尚未实现而传统产业基础又被严重削弱的境地。对此,应怎么看、怎么办?

  解 答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鹏飞:

  您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传统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已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但传统产业仍然是占国民经济比重最高、缴纳税收最多、创造就业岗位最多的工业部门。提升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而绝大部分资本密集型传统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并没有显著改善(见右表)。尽管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箱包、纺织服装、鞋类等产业链全球化布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呈下降态势。这是因为,产业链全球化布局产品的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在发达国家,我国企业从事的主要是加工等低附加值环节。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刚性约束下,我国企业未能同步提升产品设计、品牌运营、营销管理能力,导致我国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被削弱。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大部分资本密集型传统产业发展状况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在国际市场上仍然缺乏竞争力。特别是化学品和钢铁等过程工业产品,受原材料资源禀赋不足、关键设备和工艺自主化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提高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得步履维艰。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减,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步削弱。如果不能在此过程中大幅提升资本密集型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经济转型的产业基础就会变得很薄弱。这是因为,资本密集型传统产业的主要产品包括化学品、钢铁等中间产品以及动力机械设备等资本品,大都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产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资本密集型传统产业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高技术产品的竞争力必将严重依赖于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布局。我国技能工人数量多并且工资水平比发达国家低,这的确吸引了跨国公司来华开展高技术产品的加工装配活动。但如果我国只是以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参与高技术产品的全球产业分工,那么,从中获得的利益就会非常有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1月发布的全球增加值贸易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电子和光学设备制造业出口额中的国外增加值比重高达42.58%,远高于其他大国(见图)。另一方面,许多高技术产品生产装配环节的初始投资不多,表明跨国公司在我国高技术领域投资的根植性较浅,决定了这种“引来的”竞争力具有内在的脆弱性。

  针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竞争力有所下降和资本密集型传统产业竞争力停滞不前的问题,我们必须多措并举,强化经济转型的产业支撑。一是在制定实施结构调整政策时,应为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总体而言,市场机制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政府的支持作用应主要体现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上,特别是在加强研发设计人才培养、搭建共性技术平台、解决贸易摩擦、规范要素市场秩序等方面提供实质性帮助。二是优化政策资源配置机制,把目前配置在技术门槛较低的生产制造环节的大量政策资源,调整到核心技术突破及关键零部件本土化等领域。长期以来,我国对资本密集型传统产业的支持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这具有一定历史合理性,但在现阶段不但影响了扶持政策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产能过剩等问题。因此,支持资本密集型传统产业发展的政策应与时俱进,盯住前沿技术研发、产业标准制定、海外市场开拓、关键零部件企业并购等高附加值环节,有针对性地出台扶持措施,激励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责编:潘旭海)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