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造纸托拉斯”实验
“马胜利一包就灵”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马胜利也被越传越神。几年间,全国竟有近千家造纸企业向马胜利提出“求承包”, 甚至有企业打出“强烈要求马胜利厂长承包我厂”的横幅。
1987年8月,国家经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工作会议提出: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1987年内要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把厂长负责制作为企业的根本制度,加快改革的步伐。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马胜利开始“放眼全国”。1987年,他宣布决定承包20个省、100家中国造纸企业,打造中国纸业托拉斯。1988年1月19日,“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在鞭炮声中成立。
山东菏泽造纸厂是马胜利第一个跨省承包的企业,开始效益还不错,第一个月就盈利20多万。接着他又转战贵州、云南、浙江,“旋风般”地承包当地造纸厂。最快时,他48小时就完成了对贵阳造纸厂的考察、洽谈、承包全过程:26日晚上到贵阳;27日全天给贵州省企业干部作报告;28日到贵阳造纸厂洽谈承包事项,并看厂;29日签署合同,承诺第二年实现利润100万元,3年还完贷款,产值增加两倍。马胜利就任贵阳市造纸厂厂长,使这个厂成为他拟议的集中的第6个企业。
当地媒体充满敬意地写道:“这旋风般的节奏,本身就是一曲改革的颂歌,不是么?倘若换上别的某些同志,不知道要研究多少天乃至一年半载呢!然而马胜利同志却在48小时之内做出了决策,这不能不给我们以有力的冲击。”
马胜利的豪情激发出了很多人的改革热情,他到杭州承包企业时,当地一位厂长在报纸上发表了一首打油诗:“杭州城头插白旗,河北来了马胜利,自古钱塘多英杰,决战一番才服气。”
从1987年11月到第二年1月,马胜利“晓行夜不宿”(他在自传《风雨马胜利》中的用词),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对27家造纸厂进行了承包。演讲、承包、签约,马胜利马不停蹄地驰骋在中国造纸业托拉斯的梦想中。
但在疯狂承包的“集团化”构建下,他的承包很多时候脱离了商业和市场。《杭州日报》曾写道:“马胜利所考察的绝大多数是亏损企业,他对这些企业的处境十分同情和关心,他说,改革应该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越是困难,越是亏损,越是日子难过的企业,我们越要帮助和支持。”
这样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言论,注定了日后他在商业实战中将一败涂地。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马胜利“一包就灵”神话的破灭,竟然比兴起还要快。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