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金台观察:特斯拉热与中国经济改革

王若宇

“特斯拉热”折射出一个问题:在中国进入WTO13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许多中国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依然有限,尚不具备输出技术、品牌、商业模式乃至公司价值的实力。
2014年04月25日08:18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网络配图

上海的招商官员很久没有这么兴奋了:23日上午,特斯拉位于浦东金桥的直营4S店揭牌,有望带动新能源汽车关联产业向上海集聚。尽管公众只看到了8辆Model S轿车和略显孤独的充电桩,但是“特斯拉”将其中国首秀选择在上海,留给外界许多想象空间。正如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钟晓敏所说,特斯拉和上海之间还将有“推进合作的动作”。

同渴望引入投资的官员一样兴奋的还有中国股民。这两天,与新能源汽车关联的多支股票交易活跃,“中国联通”更是受到与特斯拉的合作传闻影响,在4月22日盘中触及涨停。从官方、业界、媒体到资本市场,一股“特斯拉”热席卷而来。自“史蒂夫?乔布斯”之后,Elon Musk和他的“特斯拉”有望成为下一个在中国受到追捧的西方商业故事,即便这家公司尚未实现盈利。

相信媒体不日就将思索,中国的Elon Musk在哪里?中国的“特斯拉”什么时候下线?而这恰折射出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在进入WTO十三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许多中国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依然有限。与全球化的公司相比,中国企业尚不具备输出技术、品牌、商业模式乃至公司价值的实力。

即便小米公司多次宣称自己造出了“世界上最快的手机”;但任正非坦言:“一台手机赚30块,算什么高科技,高水平!”(和国内公司相比,苹果在2013年豪取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87.4%的利润。)

经济发展≠金钱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创造了历史性的发展奇迹。近20年来,国内企业相继走出国门砥砺前行,参与国际间竞争和并购,中国金融、能源、汽车、电子、互联网企业登上国际舞台。

但是,国内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同时,其生产优势还集中在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上。在创新和高附加值领域,和国际竞争者尚有不小差距。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发展被简单的等同于规模增长。在不少在企业眼里,发展等同于规模扩大、市值增长。

“金钱发展”的背后,是对人口红利的充分消费,以及环境与社会所支付的高昂成本。与此同时,企业片面追求规模而忽视产业内部的升级与跨产业间的升级,亦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升级转型空间。

求规模还是求增长质量和发展潜力?这不仅是政府面对的问题,也是企业的现实思考。

2008年,为了一纸漂亮财报,联想1亿美元出售了手机业务。因为这笔交易发生在移动互联网大潮萌动之初,故而被业界公认是联想自成立后所作最糟糕的决定。一年多后,联想又不得不掏出2亿美元将其赎回

力求扩大规模,联想并购了IBM的PC业务,在2010年至2013年间逐渐攀升至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在扩大规模同时,其PC业务利润率在业界排名却一直很低。2012年Q4,联想仅获得全球PC市场6%的利润,而苹果却以5%的市场占有率坐收全球PC市场45%的利润。同期,戴尔和惠普的PC利润也都比联想高。

亚洲开发银行估算显示,一部手机的成本约为190美元,其中多数被美国、日本、韩国赚取,负责组装的中国企业只得到了6.5美元。而为了这6.5美元,中国企业家艰辛守业,还要面对国内日趋走高的劳动力成本。就在这个月,国内大型家电企业格兰仕和格力爆出劳资纠纷,这不是孤立的事件。

如果规模不能带来转型,那么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使得中国企业家手里仅有的6.5美元被进一步削薄。中国公司会逐渐感受到,巨大的规模有一天也会变成巨大的负担。

与地方政府曾经追捧的“GDP排名”一样,国内企业也经历了热衷“500强排名”、“市值排名”的阶段。似乎企业规模大了,“升级”和“转型”就不那么急迫。直到苹果的商业故事在国内大红大紫,企业家才喊出“一台手机赚30块,算什么高科技”;直到中国的人口红利在2010年出现拐点,国内企业才发现技术储备和发展模式不足以维持较高的利润。

“特斯拉”进入中国之际,国内企业留给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依然是“谁会为特斯拉建设充电桩?”这样的国际分工,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严重不符,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潜力严重不符,与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严重不符。

企业家的困惑和挑战

然而创新转型的道路从哪里来?面对生存压力,多少企业能够保持创业之初的锐意进取?

如果转型仅仅是从OEM、ODM到OBM,那么这样的转型带给企业的获利并没有理论上那样多。企业家们兢兢业业,却只赚到190美元中的6.5美元,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缩水。于是,企业家开始寻找另一种形式的“转型”,其中的一些“探索”值得反思:

在实体经济利润率下滑的背景下,有的企业大举杀入地产,有的则抛出所谓的“国际化”战略,有的则憧憬“淡马锡模式”跃跃欲试。

个别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有待商榷:通过投资渠道,企业家将真金白银布局海外,在中国留下一个务重重的壳公司。这种“走出去”甚至演化成固定模式:从开曼群岛到百慕大,中国财税官员的地理知识不断丰富。

仔细观察全球产经,每一个世界级的公司,都会有一个中国故事。而国内企业的中国故事难道就剩下“走出去”一条路可走?

国内企业界出现“泛投资化”迹象也需要引起关注。风险资金和股权投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脱离实体经济,甚至拿从银行贷款来的“生产资金”用于金融投机,炒作“比特币”等等。折射出企业家对于实体经济缺乏创业动力。

企业家的困惑,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

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初,外贸出口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纺织轻工行业。如今,电子和装备制造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而这些行业对劳动生产率的要求更高,产业升级和变化更快,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更上层楼。

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坐标得到前所未有提升。但是当前面临瓶颈:一方面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空间有限,风险很大。另一方面企业家的创业活力大不如前,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排列难以上升,综合成本的提高又使企业利润被不断削薄。

增长动力衰减,经济结构扭曲,升级转型道路艰难——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中再探中国经济的世界坐标

1978年,我国将经济改革确立为改革的主线,随后在1992年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设立为目标。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人口红利得到释放,举国进入“脱贫致富”的高速发展时期。

比较优势决定了经济体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如果说1978年以来的改革,挖掘了中国劳动力和成本的优势;那么2013年起航的新一轮改革将要释放出中国什么样的潜力?本轮改革能否为中国经济寻找到新的世界坐标?

多名学者指出,即便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但是相较其他经济体,当前中国主要优势主要在于:政治稳定、改革红利、创新和消费潜力。

中国政治稳定、社会有序,这是中国相比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扎实基础。

中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现代化程度不断推进。新一轮改革将使得中国的经济制度、司法环境、资本市场体系日趋完善。自上而下的改革共识与改革实践,将再一次为经济注入活力,是当前中国最大红利。

2013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6600美元,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22倍。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中国改革路线正从“以经济改革为主线”铺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在调结构、稳增长的同时,将“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落脚点。以此为契机,撬动内需市场,是支撑中国经济创新转型的最大潜力。

今天,中国只能从一台手机里赚到6.5美元,中国企业仅能从“特斯拉”的产业布局中分食“充电桩”的蛋糕。面对这样现实,中国企业既不会固步自封,也不应妄自菲薄。

回望1978年,很少有人预见中国会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尽管当前,“中国硅谷”仍然及不上“美国硅谷”;“雷布斯”们赚的比“乔布斯”少;中国制造还没有实力为“特斯拉”安上引擎。但是改革所激发出的市场活力,使得中国和任何一个新兴经济体都有所不同,其内在潜能所散发出的光芒甚至不是其他“金砖国家”所能比拟。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指出:“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1978年,国内人均GDP仅有300美元。彼时,国民经济基础更差,参与全球竞争的壁垒更厚。回望历史、洞察当前,我们又有什么样的理由不以更大的魄力和勇气,向改革的深水区迈进,在全球化的版中为中国经济寻找新的坐标?

《金台观察》专栏是由人民网财经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及外部专家联合撰写的短篇评论,提供具有洞察力的关于中国经济、商业趋势的解析。投稿或有关于文章的任何意见请联系cy#(换成@)people.cn。

(责编:夏晓伦、孙源)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
  • 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
  • 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