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皓:城鎮化蘊含著深刻的利益結構調整--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股票頻道>>股票頻道滾動新聞

宏皓:城鎮化蘊含著深刻的利益結構調整

2012年12月18日15:29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手機看新聞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13年經濟工作的六項主要任務,其中一項任務即是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中國經濟的未來,必須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而城鎮化正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也是破解“三農”難題的一條路徑。城鎮化受到高度關注,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從根本上講,城鎮化不是簡單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更重要的是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蘊含著深刻的利益結構調整。

  1、過去“規模擴張式”城鎮化的的后果

  檢討過去的城鎮化路徑,問題也確實不少。過去的這場城鎮化的過程,伴隨著的是投資擴張的熱潮。表面上看,城鎮規劃范圍擴大了,房屋道路建得更多了,但隻看見物,卻看不見人。城鎮化的過程與應有的目標之間出現偏離。緣由就在於,這種“規模擴張式”的城鎮化,雖然迅速拉動了城市建設和經濟增長數據,但城鎮化的質量並不高。一則在布局上出現盲目性,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缺少銜接﹔二是城鎮人口和消費在增加,但城鄉二元結構卻沒有根本改變,大量農民工進城卻不能落戶、建設城市卻不能享受城市福利,被戶籍制度等藩籬阻隔在城市之外,農村人口向城鎮的真正轉移,大大落后於城鎮化的規模擴張﹔三是城鎮化的過程,往往也是增加污染的過程,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的保護之間出現脫節。如果城鎮化不能帶來有序、合理的城市格局,則過去鄂爾多斯“睡城”之類的故事還會重演。

  2、不停止“造城運動”,城鎮化必然助推高房價

  過去十年的城鎮化、城市化就是大搞房地產化,無度推高房價,就是拔苗助長地把百姓都趕到城市甚至大城市居住的城市化。有的地方通過強行更改戶籍,使“農民”變為“市民”進城,戶口變了但仍然居住在農村﹔而隨之伴隨的村委會侵佔集體土地據為己有的現象,則屢見不鮮,更多的地方則是通過在鎮郊蓋樓建設“新農村”,將農民從原居住的平房搬至樓房成為“市民”。對於如何組織引導農民改變生產方式實現致富,則漠不關心。如果今后還要再走過去這條老路,將出現的惡果是,不但百姓住房越來越難,將徹底毀掉中國經濟金融和民生。若城鎮化被地方政府落實為造城、蓋樓,則地方房價必然上漲﹔如果不消滅大躍進式的“農民市民化”,城鎮化必然助推高房價。城鎮化不會必然導致高房價,也不會消滅高房價。新型城鎮化欲降房價,必須向大城市病、土地財政、偽市民化這三大頑症“開刀”。

  3、為何說“偽城鎮化”是不可持續的

  近十年,不僅中國新建住房的總量佔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而且城市鋼筋水泥空盒的擴張也前所未有。其結果是城市規模擴大了,房價上升了,GDP增長了,但農民卻無法進城(即所謂中國的城市化率2011年達51.3%,但如果按戶藉人口2011年實際城市化率隻有35%)。如果農民不進城,叫什麼城鎮化?有人把這種城鎮化叫做“偽城鎮化”。因為,城鎮化的核心就是讓農民進城,它是指農村居民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轉化過程,它反映了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空間擴張,景觀、社會及生活方式等於城市環境的形成。在這種過程中,表現為城市數量的增加和城市規模的擴大,導致人口在一定時期內向城鎮聚集,並在這種人口在城市聚集的過程中同時把城市的生活方式向城市周邊擴散,並在區域產業結構不斷演進過程中形成新的城市空間與地理環境等。也就是說,如果城鎮化不能讓農村人口城市聚集、中小城市人口向大中城市聚集,讓進入城市的農村人口的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而僅是建筑更多的鋼筋水泥空盒,那麼這種城鎮化不僅是偽城鎮化,也不可能成經濟增長之動力,不可持續的。

  4、“本土城鎮化”是中國未來城鎮化發展方向

  在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文件中,有一個特別有新意的提法,就是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而這種城鎮化不是盲目“拉土地面積”,不是“造城運動”,單純靠擴充城市土地,絕對不能完全實現城鎮化。那麼,城鎮化的道路,究竟是一條什麼樣的道路?筆者看來,中國的城鎮化也應該摒棄過去那種單純依靠房地產開發、大挖大建、不顧城市資源和環境承受力的粗放式特征,而代之以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就業機會多的新型城鎮化---本土城鎮化。本土城鎮化應把現有農村村鎮就地改造建設成城鎮城市,就地消化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帶動農民自然而然的通過在工廠、企業、公司穩定就業后轉化為市民。沿著上述城鎮化、城市化、工業化之路邁進,房價不但不會上漲十年,而且從現在起還將開始走低。

  在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關系問題上,應該是工業化特別是新型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發展。一個城市,必須發展若干具有當地比較優勢的產業,才能支撐人口的增加和可持續發展。否則,單純依靠房地產或單個產業的單兵突進,一旦經濟下滑,單個產業失去比較優勢,新城有可能人去樓空,變成“空城”、“鬼城”。從這個意義上說,城鎮化隻能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而不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

  5、推進農村產業經營,積極探索內涵式發展的城鎮化道路

  以工業化、產業化、信息化為動力,積極探索內涵式發展的城鎮化道路。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不能簡單地、孤立地進行城鎮化建設,而是注重工業化、產業化、信息化與城鎮化的並行發展,以工業化、產業化、信息化為城鎮化發展的內在動力,積極探索城鎮化內涵式發展道路。一是工業化引導大量的就業人口從第一產業轉向二、三產業,通過人口和產業的集聚,為經濟發展、社會民生奠定良好的產業基礎。二是著力推進城鎮化的良性內生增長模式,注重產業布局優化、產業轉型升級、產業發展與城鎮化的內在協調聯動,為城鎮長期、穩定、有序、健康發展注入內在活力。三是通過信息化、高新技術使用和對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改造提升城鎮化發展的水平。四是城鎮化與工業化、產業化、信息化協調發展的同時,也為工業化、產業化提供了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人力資本。

  6、農業產業化經營本身就是城鎮化的一個過程

  中國的城市化不能向歐美看齊,隻有認識到中國的發展特點與態勢和西方的根本不同,才能談城市化問題和中國未來的發展問題。城鎮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就是我國城市化的另一種補償形式。工業化、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不是非此即彼的東西,不能割裂開來。加速城市化進程與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面,而且我們最終應該形成城鄉良性互動的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格局。20世紀90年代之后提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農業產業化經營本身就是城鎮化的一個過程。

  7、城鎮化所需資金哪裡來

  城鎮化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錢從哪裡來?由於資金需求巨大,僅以地方財政投資顯然難以完成。有關研究發現,中國的地方政府並沒有建立適應城鎮化資金需求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融資方式仍以銀行貸款為主,不僅難以滿足巨大的資金需求,而且最終還款來源還是土地收入。如果不能解決城鎮化中的資金需求問題,不僅可能會出現大量城市貧困人口,還會使城市病得更加嚴重,並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降低城鎮的生活質量,喪失城鎮化的本來含義。筆者認為,有三方面工作可做:一是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都應盡快在公共服務等領域明確建設標准、降低准入門檻,讓更多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形成多元投資主體。二是通過調整國有資本配置,提高收租分紅比例,把收租分紅收益投入社會公益領域,也可為人口城鎮化創造有利條件。三是允許有還貸能力的縣發行城投債,也就是平台債,並考慮適時推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私募債。

  8、政府主導建立基金,利用民間資本推動構建城市型產業體系

  與產業布局相銜接的城鎮化不是單體城市的發展,而是產城一體化的發展。構建城市型的產業體系,這個產業體系不是"胡蘿卜、大蔥"的產業體系,而是集約的、生態的、綠色的、低碳的新產業體系。這就需要以市場機制為主導,充分發揮政府在城鎮化中的宏觀調控、指導協調作用。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成立相關產業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引導大量民間資本投入產業建設﹔強調市場化的作用,也注意把自由市場和政府調控相結合,更加重視政府的宏觀協調作用。這樣一是為產業的發展和各種生產要素的流動營造一個社會化的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二是解決了城鎮化經濟建設中的資金問題。三是通過立法和行政干預,加強了城市規劃、產業規劃布局,在城鎮化建設中更加重視對環境的保護。

  總之,數億農民進城的給中國經濟帶來的紅利無疑是巨大的,這個龐大的內需引擎可以使中國擺脫對出口的依賴,並支撐中國經濟長期走穩。但問題也並不是這麼簡單。所以,要想成功推進城鎮化,使城鎮化形成良性循環,就需要對上述幾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與調研,找到具體可操作的舉措,避免其弊端的發生。否則,不僅預設目標無法達成,還可能導致社會矛盾叢生。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沒有回頭路,中國真正要圓滿完成城鎮化建設,享受到改革紅利並非如探囊取物那樣簡單,這需要決策層在改革推進中,運用高超和智慧的手段,排除一切險阻。

  專家簡介:

  宏皓:原名章強。著名金融學家?融資專家,北京交通大學客座教授、中央財經大學証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金融智庫首席金融學家、政府、上市公司融資顧問,中經產業基金理事會秘書長。

(來源:中國經濟網)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