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民幣加速國際化進程,國際板模式遭棄。
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已是金融行業和高層決策者的共識。通過與相關國家簽署人民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國際化已積累了經驗。有管理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已經擴大雙向波動區間,接近全面放開的條件。
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密切相關的是,歐債和美債危機將繼續困擾全球經濟,也將對人民幣國際化形成制約。雖然每次臨近危機爆發點,各國政府以及黨派之間都選擇妥協,但其一唱一和的操作表演,往往牽扯新興經濟體的注意力,干擾新興經濟體的決策。
曾經擬議推出的國際板計劃將被徹底放棄,取而代之的是“中國股市國際化安排”。在新的機制下,“純境外公司”赴中國上市隻需遵循現有的滬深交易所發行上市規則即可,不專設交易板塊。根據現實需要,預計“純境外公司”赴中國發行上市將普遍“捆綁”中國業務概念。
4、養老金等長線資金入市,獨立定價權提升。
引入並激勵長線資金入市,是提高我國股市獨立定價權的必要舉措。由於券商、公募基金存在競爭同質化、投資短期化的嚴重傾向,一方面,要引入QFII、RQFII、養老金入市,提高保守投資者的分量,從而校正市場投資行為﹔另一方面,也要抓緊完善券商、公募基金的內在制衡機制,迫使其回歸理性長期投資定位。
今年3月,國務院批准廣東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結存資金1000億元參與証券市場,委托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進行投資,期限暫定兩年。最近有消息說,2013年可能擴大地方社保基金委托全國社保投資試點省市,江蘇、浙江、山東和四川入圍。
十八大已經提出“建立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制度,確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要求。從全國社保基金運營情況來看,成績可嘉,2000年到2011年取得了8.4%的平均收益,遠遠超過通貨膨脹率。此外,企業年金近5年的平均收益也達到8.87%。全國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的嘗試,為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資金的投資改革提供了經驗,做了制度創新准備。
在有效執法的基礎上,引入更多長線資金,形成投資機構更加多元化、差異化的格局,可全面揭示市場多空信息,有效提高整個市場定價能力。隨著養老金大比例入市,我國股市獨立定價權將顯著提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