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建設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中國--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股票頻道

中國好聲音:建設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中國

証券時報 張旺

2013年01月11日14:19        手機看新聞

  十五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相繼提出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等新的發展理念和戰略舉措﹔十七大報告將到2020年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包括生態文明建設在內的“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新部署。

  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研究中心 張旺

  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黨章,並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列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的確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喚,唱響了民生最美“好聲音”。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李克強副總理強調,要建設生態文明的現代化中國,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努力:

  一是轉型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買不來、借不到的財富。將推進重大生態工程、環保工程、節能工程建設,到2015年使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在轉型中實現國家的永續發展。

  二是惠及民生。人民希望安居、樂業、增收,也希望天藍、地綠、水淨。作為政府,有責任調動各方面力量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不欠新賬、多還舊賬,在充分提供物質產品、文化產品的同時,更多提供生態產品。

  三是拓展市場。鞏固農業、做強制造業、做大服務業,形成發展新優勢﹔也需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產業、綠色低碳產業,搶佔經濟新高地。

  四是深化改革。要加快價格、財稅、金融、行政管理以及企業等改革,完善資源有償使用、環境損害賠償、生態補償等制度,健全評價考核、行為獎懲、責任追究等機制,使改革這個最大“紅利”更多地體現在生態文明建設上,體現在科學發展、轉型發展上。

  五是加強合作。把生態環保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領域,繼續加強同其他國家、國際組織的環境合作,引進並吸收先進理念、治理技術、管理模式和有益經驗。

  過去10年間,從巴厘島到哥本哈根、德班,歷屆氣候大會上,中國帶頭許下並切實履行綠色發展的庄嚴承諾﹔從“十一五”首次設立約束性指標,到清理整頓鋼鐵等高耗能行業,從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態工程到出台節能減排計劃,從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2.9%到生態補償機制穩步推進,中國正逐漸告別“黑色發展”。

  國家環保部部長、黨組書記周生賢認為,生態文明絕不是簡單的污染防治,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社會形態,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包括先進的生態倫理觀念、發達的生態經濟、完善的生態制度、可靠的生態安全、良好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以把握自然規律、尊重自然為前提,以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建立節約環保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增強永續發展能力為著眼點,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本質要求。

  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認為,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降低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是“美麗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認為,制度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考核制度是轉變觀念重要的指揮棒。

  環境保護部法規司副司長別濤認為,一邊創造財富一邊污染環境,不是真正有責任的企業。企業要將環保納入綜合決策考核機制,公開環境信息。

  生態產品這種表述是一種新提法,反映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對優質生態產品、優良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綠色食品,越來越多的城市人會在周末趕到郊區農村呼吸清新的空氣。

  中石油集團董事長蔣潔敏表示,中石油將繼續致力於天然氣的發展,規劃未來天然氣的使用,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趙建國認為,要改變傳統思路,不能隻考慮電能夠不夠用,要更多考慮生產的電能是不是生態產品。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提出,我國的風能和太陽能集中在北部和西部,但必須通過特高壓向東南部輸送,轉變電網發展方式。

  牛文元把廣義的美麗中國概括為“三安、兩信、五空間”,所謂三安,即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環境安全﹔兩信即全面提升社會誠信、政府公信﹔五空間即集約高效的經濟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公平正義的社會空間和樂觀從容的心理空間,最終達到全體國民的體面勞動、起居安適與尊嚴生活。

  制度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這些制度包括,加強生態文明考核評價制度建設、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建立資源環境領域的市場化機制以及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等。

  考核制度是轉變觀念重要的指揮棒。指揮棒對了,我們基本國策的執行、生產布局的優化、發展方式的轉變、包括全社會的整體推進都有了動力。有人說制度建設容易出現難以操作的問題,我覺得這是可以解決的,各級政府都應該按照頂層設計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努力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將工作落到實處。

  我們迫切需要以此為主導思想的制度設計和產業設計,但這必須經歷一個過程,需要付出時間成本。

  號角已然吹響,行動至關重要。社會各界期待著,政府將會出台更為果敢和有力的措施,確保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到執政理念和實踐中。

(責任編輯:楊曦、楊波)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