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証報報道,可穿戴設備可能成為下半年甚至明年基金的一個重要投資主題。基金認為,資金對TMT的持續關注勢必激發市場對新興科技的追逐,尤其是當TMT內部熱點分化或使得資金挖掘新的領域,在手游、在線支付、電商等之后,可穿戴設備或成為資金最為關注的新題材。
谷歌眼鏡、蘋果智能手表等具有顛覆性的科技產品推動著可穿戴設備的迅速走紅,也使得基金經理開始密切關注可穿戴設備產業鏈所蘊含的投資機會,與此相關的柔性電路板、智能語音技術、傳感器等細分行業備受資金追捧。
業內人士指出,中京電子、得潤電子、丹邦科技等發力投資柔性電路板領域的相關公司,智能語音技術龍頭股科大訊飛,以及漢威電子、蘇州固?等傳感器概念股均受到基金追逐,有望延續強勢。
基金追逐“可穿戴設備”
上市公司發力投資柔性電路板領域也從某種程度上預示該行業或具有較高的盈利前景。中京電子7月初晚公告稱,為進一步優化公司產品結構,促進公司PCB產業升級,公司決定投資2.8億元建設印制電路板(FPCB)產業項目,昨日該股開盤即封於漲停。此外,富國基金所持有的得潤電子及私募基金所持有超華科技均已涉及柔性電路板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語音和傳感器兩大領域也必將受益於可穿戴設備逐步走紅。由於可穿戴設備所具有的小屏幕特點,操控可穿戴設備可能較多的涉及智能語音技術,而這極有可能利好基金重倉股科大訊飛。而在傳感器領域,華夏大盤基金所持有的金龍機電、南方基金所持有的蘇州固?、社保基金六零二組合所持有的漢威電子均涉及這一領域。以金龍機電為例,其在去年11月份曾公告稱,以超募資金8000萬元設立子公司 投資觸摸屏傳感器項目。
上市公司搶灘柔性電路市場
頁岩氣、電動車、3D打印、大數據,這些來自太平洋彼岸的新科技概念近年來輪番撬動著A股千億市值,最近來自近鄰日本的一項新科技也引發A股柔性電路概念板塊躁動。一些上市公司坦言,目前消費電子用的柔性電路技術已經取得突破,看好未來市場。
日本東京大學近日開發出一種隻有食品保鮮膜五分之一厚度的柔性電路,為醫生提供了未來將傳感器植入人體內的可能。受此消息影響,A股柔性電路概念板塊自上周五開始持續上漲。
實際上,柔性電路技術在消費電子領域更被市場看好。在今年的消費者電子展(CES)上,三星、LG、英特爾等大公司紛紛高調推出柔性屏幕產品。
丹邦科技董秘莫珊潔告訴記者,公司的柔性電路板客戶主要來自日本。華創証券的研報稱,丹邦科技產能擴充4倍進入實質階段,基建和資質已齊全,未來1~2年將高速擴產。此外,丹邦科技優質客戶群覆蓋廣泛,訂單確定性強。
據証券時報記者從部分公司了解到的情況看,除丹邦科技早已量產柔性電路板外,其余公司都還處於起步階段。但二級市場資金認可這個概念,上市公司也紛紛在深交所互動易平台上表示與柔性電子“扯上”關系。超華科技、得潤電子和中穎電子三家公司均在7月25日稱其業務涉及柔性電子。
中京電子今年7月初決定投資2.8億元建設印制電路板(FPCB)產業項目,產品主要應用在筆記本電腦、平板計算機、智能型手機及消費性電子等領域。據測算,該項目經營期內實現銷售收入37.41億元,可實現淨利潤4.93億元。
“現在技術已經可以做了。”中京電子公司証券部工作人員告訴証券時報記者,目前應用於消費電子的柔性電路技術已沒有太大的障礙,公司正在有序推進有關項目。公司7月5日公告出資2.8億元的柔性線路板在2014年6月份就可以正式投產。
與中京電子自建項目不同,一些公司則通過並購方式進入柔性電路市場。得潤電子近日公告,擬以1.12億元收購華麟技術公司70%的股權,后者主營設計開發、生產經營柔性線路板基材、柔性線路板等。
“收購華麟技術,有利於填補公司在柔性線路板產品上的空缺。”得潤電子董秘王少華昨日接受証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柔性電路技術將成為消費電子行業的“剛需”。
此外,超華科技擬3000萬元受讓的梅州泰華,生產柔性線路板,並且,超華科技表示目前有開發並在小批量制作。
除此之外,電路板上游公司也進軍柔性電路領域。深圳惠程目前正在進行柔性屏原材料聚?亞胺的研制,子公司長春聚明已掌握PI薄膜制備工藝,正在開展連續制備技術研究和中試化建設。中穎電子則表示公司的一些芯片被應用於一部分可穿戴產品,但佔比很小。
(証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