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桂小筍
即將過去的2013年對於許多投資人和擬上市公司而言,都像是“一場修行”:不斷增加的擬上市企業數字和仍然看不到IPO開閘跡象的現實,讓投資人和擬上市公司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據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A股IPO排隊企業已達到761家,而何時開閘,卻仍未有明確的時間表。
漫長的等待和未知的前景之下,許多擬上市公司開始另謀出路,轉道境外資本市場和借殼成了一些擬上市公司的共識。而與此同時,大部分本土VC/PE都遇到了成長的煩惱,即如何保障退出渠道的流暢。
“今年人民幣基金退出比較緩慢,我們也在考慮更多讓它退出的方式,比如把人民幣基金投資項目多一個境外退渠道。不過,長期來看,A股市場仍是主要退出渠道,目前的調整,是在A股IPO暫停的情況下,多一條渠道。”鼎輝投資創始人、董事長吳尚志在接受《証券日報》採訪時解釋。
A股退出渠道有多重要?一組數據可以印証。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稱,2013年前三季度,中國創業投資市場共發生54筆退出交易,退出筆數同比下降73.3%。2012年12月至今,境內市場一直沒有新股發行,境外上市IPO也屈指可數,且背后均無創投支持,IPO停頓成為2013年退出數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最長IPO“空窗期”之下,PE如何探尋新的退出途徑成了業界逢會必論的話題,即將召開的清科第十三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也不例外。出席此次活動的PE界的幾大領軍人物紅杉資本沈南鵬、IDG資本熊曉鴿、賽富亞洲閻焱等都對這個論題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緊閉的IPO閘門之下,陸續出台的多項政策中,都提及了關於支持“並購重組”的信息。由此,各行業都掀起來了一股並購高潮。而清科的數據亦稱,並購退出成為創投機構選擇的主要渠道。2013年前三季度中國並購市場共涉及交易金額583.90億美元,同比增長65.8%,創歷年同期交易金額的最高紀錄。
除了並購等方式,新三板、二級市場也一度被認為是在IPO暫停之下被疏通出的另一個退出渠道。不過,吳尚志卻認為,新三板“主要比較小,對較大項目(退出)幫助不大﹔是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會考慮的(退出渠道),如果二級市場的價值非常低,視為投資機會是可以的。但是,在一般條件下,簡單的買股票或參與定增,很難為投資人帶來更多價值。”基於此,“我們對A股市場仍然看好,雖然IPO暫時停了。以前我們也是幾個資本市場多渠道退出,一個渠道有所緩慢,調節一下就可以,長期來看A股仍是投資人退出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