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到今天,被譽為“坐在火山口上”的証監會主席一職,肖鋼坐了整整一年。 在肖鋼上任之初,有人這樣描述:從北京西單路口西北角的中國銀行總部,到証監會所在的金融界富凱大廈,他的辦公室向西北位移了1.4公裡,管轄范圍卻從一家銀行擴大到全中國的資本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進入“肖鋼時間”已滿一年。於是,我們禁不住會問:這一年間,肖鋼究竟去過哪兒?做了些什麼?
在與一業內人士交談過程中,他說自己對於肖鋼在上任之初近一個月的時間內的表現充滿著期待,希望他能“燒起三把火”,卻遲遲未見動靜。直到后來隨著一系列聲音的陸續發出,才切實地感受到這位新任主席的“聲”未發而“身”已動。
確實,縱觀這一年間,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的資本市場已經發生了許多重大變革。而在這期間,“改革”二字始終貫穿其中:資本市場完成了政策預期的秩序重建,形成了部分關鍵改革節點的頂層設計或路徑選擇,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為核心指向的國家經濟體制改革,賦予資本市場自身的市場化改革以更重使命和更廣空間。
改革終成“看得見的未來”
改革的一項重點就是轉型。肖鋼上任証監會主席以來,就提出了自身的轉型。
2013年8月1日,肖鋼在《求是》雜志發表題為《監管執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寬進嚴管”、加強監管執法是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監管轉型的“著力點”。資本市場監管需要更加尊重市場客觀規律,扭轉“重審批、輕監管”傾向。將“主營業務”從審核審批向監管執法轉型,將“運營重心”從事前把關向事中、事后監管轉移。對不該管的事情,要堅決地放,對需要管好的事情,堅決地管住管好。對違法違規行為,毫不手軟地追究到底、處罰到位。
這篇署名文章不僅引發市場關注與熱議,也被解讀為“肖氏改革”的開幕之作。此后,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加強市場法治建設及監管執法,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成為肖鋼在署名文章、公開及內部講話中的三大核心內容。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程度還不夠高,因此未來推進改革就是要朝著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方向進行。而推進市場化改革,迫切要求加強証監會自身的改革和建設。
2013年11月19日,肖鋼在參加一公開活動時,引用了“五指理論”:大拇指是投資者,老大﹔緊靠著大拇指的什指是券商,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券商加上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中指是媒體,因為媒體報道資本市場的事情一定要客觀、中立﹔上市公司是無名指﹔証監會是小指頭,最小。
鑒於此,証監會要借用法律的力量行使職責。要進一步簡政放權,轉變職能,把証監會職能切實轉到“兩維護、一促進”上來,即維護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維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通過“兩維護”,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今年1月份召開的全國証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肖鋼再次闡述了要大力推進監管轉型,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通過簡政放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同時,肖鋼提出了推進監管轉型要實現“六個轉變”:一是監管取向從注重融資,向注重投融資和風險管理功能均衡、更好保護中小投資者轉變﹔二是監管重心從偏重市場規模發展,向強化監管執法,規模、結構和質量並重轉變﹔三是監管方法從過多的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后、實施全程監管轉變﹔四是監管模式從碎片化、分割式監管,向共享式、功能型監管轉變﹔五是監管手段從單一性、強制性、封閉性,向多樣性、協商性、開放性轉變﹔六是監管運行從透明度不夠、穩定性不強,向公正、透明、嚴謹、高效轉變。(下轉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