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運營成本?
屈麗麗
在沒有確鑿証據之前,任何可能性都只是猜測。近日,一則馬航股票疑遭提前做空的傳聞頗為“驚悚”。
爆料者提供的信息顯示,“就在失聯事件一個星期前,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股票被大量賣空,交易量放大,股價下跌20%。”
這到底是預知消息的提前做空,還是其他因素導致的賣空放量,如何看待兩個事件之間的關聯?在失聯事件背后,馬航的風險又在哪裡?
對於上述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了來自國際投行、律師以及熟悉國際資本運作經驗的專業人士,后者均對記者表示,“提前做空的可能性很小,但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應該是乘客引起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
馬航股票下跌始於失聯前
失聯事件發生后,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ALAYSIAN AIRLINE SYSTEM BERHAD [S] (3786))的股價遭遇大跌,引發投行界普遍關注,馬來西亞當地的投資銀行分析師很快將馬航的價格目標下調了30%,而更多的分析師則給出了“賣出”評級。
不過,細心人會發現,馬航股票的下跌並非開始於失聯事件發生之后,而是在之前就已經發生。爆料者指出,“從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股票K線圖可以看出,馬航股價在一周前大幅度下跌,量能急劇放大,之后維持區間窄幅震蕩。”
記者在馬來西亞証券交易所(Bursa Malaysia)的數據系統中也看到,馬航的股票至少從2月15日開始,即已呈現直線下跌的趨勢,截止到3月11日記者發稿日,該股股價已從0.31林吉特/股跌至0.24林吉特/股,下跌幅度超過20%。
對此,有人猜測,這有可能是一種預知消息的提前做空行為,即馬航航班失聯如果系恐怖活動所為,不排除可能會提前布局股票市場進行獲益。
事實上,這與“9·11”之后人們認為拉登很可能利用“白手套”計劃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獲益的思路如出一轍。所不同的是,“9·11”之后,美國的監管部門和情報部門、安全部門進行了詳細調研,結果顯示最有可能被提前進行資本布局的領域,比如航空領域、旅游領域的股票並沒有出現異動,最后不了了之。
而對於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股票來說,提前一周甚至更早時間的放量做空卻是事實。隻不過,導致這一事實的原因則有很多。
2月18日,馬航發布2013年業績統計數據,在營收創下151.212億林吉特,比上年增長9.9%的同時,馬航的淨虧損卻達到了11.7369億林吉特,虧損額為上年度的2.7倍。
“提前做空”不太可能
來自國際投行大和証券的獨立董事錢澤偉告訴記者,“失聯是一個敏感事件,我的直覺告訴我提前做空的可能性不大。更何況投資者往往每半年會做出一次倉位調整,由此引發一隻股票大幅度的賣空並不為奇,更何況這隻股票還在遭遇大幅虧損的情況之下。”
馬航股票的年度K線圖也顯示,就在2013年8月中旬和11月中旬,正是公司發布半年報和三季度財報之時,公司股票也呈現了大幅大跌,分別由0.365林吉特/股下跌到了0.31林吉特/股,以及由0.35林吉特/股下跌到了0.31林吉特/股。
當然,這仍然不能排除年報虧損和提前預知消息兩種情況同時引發的賣空行為,甚至虧損會成為消息預知者在面臨調查時很好的擋箭牌。
然而,這種可能性也不太站得住腳。熟悉國際資本運作的國際律師辜勤華告訴記者,“如果飛機失聯源自機械故障,消息根本無從預知,而如果是恐怖組織或犯罪組織所為,其全部注意力應該在犯罪目標身上,應該會絕對保密,不會為了一點經濟利益告訴其他人,增加暴露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馬來西亞証券市場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這種操作的可能性不大。”
辜勤華表示,“通常來說,成熟市場的做空模式通常有幾種表現,比如會有針對重大內幕消息進行的做空,有針對投資作局減少融資成本進行的做空(實現以同樣的資金控盤更多股份的目標),有為了規避巨額遺產稅而進行的做空,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就是成熟資本市場的數據積累,可以做一些巧合和預演。但對於不成熟的市場來說,是不是有這樣的股票,有這麼大的放量就很難說。”
數據顯示,馬航公司市值12.2億美元,流通股約佔七成,其中國家持有98.97%,機構投資者持有1.02%,個人投資者僅持有0.01%,而這一持股比例在之前並沒有發生過變化。而在馬航的前20大投資者名單中,雖然現身了黑石、摩根士丹利等著名國際機構的身影,但持股少得可憐,第19大投資者的持股市值僅有16000美元。不僅如此,之前馬航做空量最高為1190萬股,按當前市值僅相當於500萬元人民幣。
這讓提前賣空一說顯得不值一提。但疑問也同時出現,雖然做空量最高僅為1190萬股,但做空的大單卻非常之多,這一階段賣空交易量的密集度明顯高於過去一年任何一個階段,這讓單純的虧損導致放量賣空的判斷仍然存疑。
事實上,如果存在提前做空的話,監管部門是很容易找到破解路徑的。
“在美國股票市場上,有一套電子監控系統,當股票出現大漲或大跌的時候,這套系統能夠追蹤相關獲益者的背景,對比其在資本市場上的操作經驗,進而判斷其是否掌握內幕消息的人。”美國律師張錚告訴記者。
通常來說,“前20名的獲益者會被排列出來,依次對比其在其他股票上的獲益水平,一個此前根本沒有買賣過股票、或者買賣股票的業績很差的,就會被監管部門重點突破。但這種做法的有效性源自於美國成熟市場的數據積累及針對個人建立起來的信譽系統。”辜勤華告訴記者。
然而,在馬來西亞這樣一個非成熟的市場上,如果個人的征信系統不能聯網或者各自為政,缺乏相關的數據積累,就很難用美國式的辦法進行排查和突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來西亞市場又是內幕消息獲益者最容易隱蔽的市場。
盡管如此,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紛紛表示“提前做空不太可能”。“因為一旦涉及恐怖活動,將變成全世界的敵人,各國的監管機構有可能聯手來對付,對於進行操盤的交易經理來說,一旦被盯上,逃脫的可能性極小。”張錚說。
運營成本高企導致安全隱患
那麼,遭遇放量賣空的馬航出現了什麼問題?
雖然導致航班失聯的直接原因尚待確定,但馬航的風險卻已經暴露了出來,這也是多家投行紛紛對該公司股票給出“賣出”評級的原因。
根據馬航2013財年業績公告,馬航2013年虧損額大范圍擴張,2012年,公司淨虧損4.33億林吉特,但到了2013年,淨虧損竟達到了11.7369億林吉特,為上年度的2.7倍。
單個季度的情況也不樂觀,根據媒體報道,馬航在過去幾年內都呈現虧損狀態,記者查閱發現,在2012年的三四季度,馬航尚處於“微利”狀態﹔但即便這種狀況也沒能持續太久。
馬航財報數據顯示,2012年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4.74億林吉特,淨利0.37億林吉特。2012年第四季度公司營收38.66億林吉特,利潤為0.51億林吉特。
但是,到了2013年11月18日馬航發布第三季度財報時,公司的虧損開始放大,當季營收39.06億林吉特,虧損3.75億林吉特,第四季度,公司營收38.97億林吉特,虧損3.43億林吉特。
無論是年報對比還是季報對比,公司營收增加的同時,利潤卻在直線下降至虧損狀態,這意味著公司運營成本在不斷加大。
即便如此,有消息顯示,公司依然致力於增加座位供給,特別是致力於加強中東和歐洲航線的運營。
同時,也就在虧損消息接連爆出的這一階段,2013年11月1日,公司更換了首席財務官司(CFO),45歲的馬來西亞人Mohd Nadziruddin bin Mohd Basri走馬上任,2014年1月30日,公司再次調整了審計委員會的成員,42歲的Mohd Shahazwan bin Mohd Harris成為審計委員會的新成員,擔任非獨立執行董事(Non Independent &Non Executive),兩者有共同的背景,即都有著在投資公司的豐富經驗。
連續虧損,加上關鍵財務人員的替換,也顯示了公司的運營正在遭遇巨大的挑戰。
然而,即便如此,2014年2月12日,馬航還與普惠發動機公司簽訂了一個為期10年的“機隊管理計劃”(FMP)協議,即馬航的班機將繼續安裝使用PW4170的發動機和零部件。根據協議,這一計劃還可以選擇延長5年,整個協議金額高達5.1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彼時的馬航,年度虧損額已達11.7369億林吉特,按照2月12日,美元與馬來西亞林吉特的匯率1:3.3227換算,相當於虧損3.53億美元。
據了解,普惠發動機公司是全球三大飛機發動機制造商之一,是通用電氣和勞斯萊斯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和投資伙伴。該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用於波音777的AW4000發動機以及用於F-22猛禽戰斗機的F119發動機。目前,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和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以及海南航空公司和上海航空公司等各航空公司都在使用普惠公司的發動機。
根據當時的新聞披露,馬航採購的普惠發動機將為其A330飛機提供動力。
對於這一合作,馬航集團首席執行官Ahmad Jauhari Yahya表示,普惠發動機計劃將優化我們發動機的表現和可靠性,同時也將增加可預見性的成本。這將保証馬航航班不會出現毀壞。
數據顯示,作為馬來西亞國家航空公司,馬航平均日搭載乘客47000名,飛往世界范圍的60個目的地,擁有長時間的優質服務記錄,是Skytrax。認可的五星航空公司。
然而,巨大的虧損,以及可預見的高成本負擔,讓外界對其運營狀況心生擔憂。艾芬投資銀行的分析師Sharifah Farah表示,“馬航的主要問題是其長期存在的成本結構問題。”他稱長期合同和工會障礙拖累了盈利,讓廉價航空公司搶佔了市場份額。
高成本影響的不僅僅是公司運營,甚至可能導致安全隱患,“作為一家市場化運營的公司,一方面在市場促銷方面增加的成本,肯定會通過另外一方面的成本控制計劃進行平衡。比如在有限空間增加座位供給,減少相應服務,比如降低安檢水平,影響對飛行員的選聘、培訓、工資福利計劃,比如對相關高技術服務的採用等等,前者可能還不會影響到安全運營的問題,但后者肯定會對安全有相應的間接影響。”分析人士表示。
而失聯事件正給這家公司的前景再次蒙上重重的陰影,“如果影響到旅客選乘,馬航可能會提供更廉價的機票和其他打折促銷手段,這會讓其運營成本進一步高企。”投資專家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