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出海”港股的QDII仍虧損 散戶因水土不服虧損者比比皆是
“自從滬港通獲批的消息出了以后,有十幾個高淨值客戶打電話來咨詢。”一家証券營業部的証券分析師表示。滬港通題材降溫,A股回歸原有軌跡,然而不少投資者已在摩拳擦掌備戰港股,權威網站近日發起的投資港股市場調查顯示,近5000受訪者中有近六成有意投資港股。但是,港股市場與A股市場游戲規則、投資理念不同,一些潛在的風險不得不防。
文?表記者吳倩
港股與A股間
四大不同規則
1.交易時間:港股上午9時30分~12時以及下午1時~4時交易,收盤時間比A股要晚。
2.交易方式:可做T+0回轉交易,即可以當天買賣,且次數不受限制。列入可以沽空名單的股票如大型藍籌股,更可以先賣后買。此外,港股實行T+2交收,實際交收時間為交易日之后第二個工作日。在T+2之前,客戶不能提取現金、實物股票及進行買入股份的轉托管。
3.漲跌情況:幾乎每天都有漲跌30%甚至更多的股票。
4.做空機制:港股有股票、期貨、期權多項做空機制,A股目前還沒有個股期權。
遭遇1:“打新”帶杠杆 30萬元被套
很多投資者摩拳擦掌欲到香港投資。不過記者查閱資料發現,首批QDII基金2007年出海投資至今,仍全部虧損。
2007年秋天,傳聞港股直通車即將開通,身在廣州的林小姐跟朋友一起興致勃勃地開了港股戶,然而,隨著港股直通車叫停,金融危機來襲,結果虧損巨大。林小姐稱,由於不熟悉游戲規則,不少人栽了大跟頭。
即使是很多?叱A股的專業投資者也未能做到全身而退。而據傳,深圳一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去香港開了一個5000萬的專戶,沒兩年虧得所剩無幾,隻得回來打工。
港股市場上那些與A股不同的玩法讓內地投資者悲喜交加。與A股不同,在香港,散戶可透過股票融資擴大新股認購額度,20萬元的資金可以放大10倍參與打新,年利息一般是4%~5%,並根據銀行利率調整。
炒了十多年港股的老股民張強介紹,2004年騰訊控股上市的時候,通過資金放大中了五六萬股,結果上市后每股賺了0.5元就拋了。“如果能拿到現在,可賺兩套別墅了。”張強稱。然而,去年底,張強打新股又中了秦港股份,發行價5.25港元,沒想到發行時認購不足,上市后一路下跌,到現在還套牢30多萬港元。
提醒:
游戲規則存四大不同
事實上,港股市場不僅在發行、回購、退市制度等方面與A股不同,在交易制度上,香港市場的交易時間、交易方式、漲跌停板、做空機制等也與A股市場大不同。
遭遇2:炒“仙股” 陷入“垃圾股”泥潭
“在A股炒低價股炒習慣了,總覺得都這麼便宜了,還能跌到哪去?誰知道價格越低風險越大。”林小姐稱,“記得互聯控股(現威利國際),2000 年1月股價二仙,接下來不停地配股、供股、合股,兩年左右一千萬股持股變為四萬股,但對應的持股市值卻從20萬元變成800元。”林小姐介紹道。
英大証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指出,相對於內地,香港市場在多方面表現得更成熟,但是投資者不要想當然地把港股當成了“熱土”,而是需要謹慎對待,尤其是在內地習慣了炒垃圾股的投資者,面對“更為垃圾”的“仙股”更需要慎之又慎。“香港股市發展這麼多年,股民炒‘仙股’經歷過慘痛的教訓,所以一般都不敢買‘仙股’,要買也是奔著藍籌股去,比如長江實業、和記黃埔、新鴻基地產等知名大型企業。而且港股中多是機構投資者,對於炒作‘仙股’也有很多陷阱,內地投資者一定要注意。”
提醒:
炒港股可選組合投資
不隻在交易制度上,據了解,目前,港股市場以本地和海外機構投資者為主,佔比七成,散戶佔比僅25%,A股市場則正好相反,導致投資理念存在差異。
陽光私募龍騰資產董事長吳險峰建議:“不要因為T+0而去頻繁操作,那樣交易成本高,T+0只是規避風險的手段而非盈利手段。”
此外,香港市場與內地市場的本質區別在於香港是個完全開放的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香港股市的波動。
而轉戰港股還要有組合投資的理念。專家建議,內地投資者若轉炒港股,不要全倉殺進,而要學會各種投資渠道間的組合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