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4月16日上市至今,股指期貨穩定運行已有三年多時間。伴隨券商等機構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市場脫去了初期的稚氣,愈加成熟高效。得益於此,國內資本市場正在發生一系列積極變化,預言中的全面對沖時代已然來臨。
股指期貨究竟帶來了哪些正能量?讓市場的實際參與者現身說法顯然更有說服力。近日,証券時報記者隨同中金所考察團對華泰証券進行了走訪。作為國內股指期貨市場上的重要機構參與者之一,該公司的金融創新部見証了股指期貨的成長。
期指催生全面對沖
“股指期貨的上市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成人禮,改變了整個市場的單邊投資文化。”華泰証券金融創新部總經理江曉陽做了個形象地概括。在他看來,對沖交易如今已成為主流。“今年我們整個公司涉及A股的投資都將從原有的方向性策略轉為非方向性,進入全面對沖時代。”
這樣的轉變並非一蹴而就,正是參與股指期貨的成功經驗堅定了江曉陽及華泰証券決策層對於理念轉型的決心。
江曉陽介紹說,華泰証券金融創新部2006年底成立,主要進行數量化投資。“2010年股指期貨推出后,我們很快就申請參與,策略上轉變為阿爾法對沖,當年實現正收益。”
對沖策略讓金融創新部取得了連年盈利的驕人戰績。此后,公司其他業務也逐步利用期指市場對沖,首當其沖的便是融資融券業務。正是對於股指期貨的靈活運用,為華泰証券在融資融券業務進一步發展中搶得了先機,該公司兩融業務規模在業內長期名列前茅。
股指期貨的推出還為券商產品創新打開了空間。“資管部門第一時間設立了"套利寶"產品,對金融衍生品的應用為客戶帶來絕對收益。”江曉陽認為,券商基於金融工具設計的結構化產品未來將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現券市場敢於左側做多
由於機構投資者的對沖策略在期指市場通常持有空頭頭寸,每逢市場低迷,便有投資者把矛頭指向機構和股指期貨,這裡存在很大的認識誤區。實際上,正因為股指期貨的存在,券商等機構才敢於在現券市場積極做多。
“在現貨市場出現大跌時,市場過度恐慌可能導致好的股票被錯殺”,但是這種下跌的格局可能短時間內難以結束,即使被錯殺的股票亦存在繼續下跌的可能。“有了股指期貨的對沖,機構在下跌時還是可以大規模做阿爾法策略投資,才敢於去做左側交易。”江曉陽說。
以2013年6月24日A股市場出現大幅下跌為例,當日滬深300指數暴跌6.3%,江曉陽說,如果沒有對沖的工具,包括券商在內的機構投資者肯定不敢在下跌的時候買這些股票,即使知道這些股票是被錯殺的。但有了股指期貨之后,通過股指期貨對沖了繼續下跌的風險,而選擇在現貨市場買入股票。所以其實股指期貨反而起到了股票現貨市場“穩定器”的作用。
“幾乎沒有一家機構會大規模單邊放空。”江曉陽表示,市場上空單的增加雖然代表部分資金選擇做空套保,但另一個方面卻反映出機構在現貨市場買入的動作。實際上,機構空頭套保為主不改變其整體多頭屬性。券商在期貨上做空,但在現貨上的頭寸更大,仍是淨多頭。
“有沒有牛市和股指期貨沒有直接關系,從某種角度上看,股指期貨在市場上還起到了擠泡沫的作用,保護了價值投資主體。”江曉陽說。
股指期貨交易效率提高
今年以來,中金所對金融期貨的套保規則進行了修改,比如套保額度的增加,並且還簡化開戶流程和套保額度審批,大大縮短了審批時間,在套保理念上也有全面的更新,交易所為券商等機構投資者進行股指期貨的交易提供了更好、更便捷的服務,這將使得機構運用期指的效率將進一步提高。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1月15日,期指市場共有機構客戶190家,機構產品賬戶1359個,開設交易編碼1848個,涉及証券、期貨、基金、信托、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保險等六大類機構,除銀行外基本全都已參與。其中,証券公司參與程度較深,行業近八成公司已經交易,是機構中的主力。機構客戶日均成交1.2萬手,佔全市場的1.4%,但持倉量較大且穩步提升,日均持倉3.5萬手,佔比達到27.6%,已經成為市場的中流砥柱。
在江曉陽看來,市場仍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他呼吁監管部門放開券商自營參與“融資融券”的業務資格。“2013年3月底,期指曾深度貼水,如果券商自己可以進行融券做空的業務,同時股指期貨做多的反向套利操作,則對期指扭轉深度貼水的局面大有作用。”他說。
(証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