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的擴容和做市商等制度的引入,新三板市場不斷被激活。全國股轉系統數據顯示,新三板挂牌公司已突破2000家,總股本842.8億股,總市值近5000億元。面對巨大的市場,不乏券商、基金子公司等各路資金跑步入場“搶籌”,而此前相對謹慎的信托公司也從幕后投資逐步走向前台挂牌,以期借道上市。
“近日將有一些資質非常不錯的金融機構准備在新三板上市,長安信托就是這些金融機構中的一家。”日前在廣州召開的新三板市場研討會上,一家私募投資機構負責人透露。該負責人表示,和以前信托公司隻與券商、基金子公司等金融機構競爭入場“搶籌”不同,這次長安信托一旦完成挂牌,新三板市場將實現信托公司挂牌零突破,新三板的金融機構種類將更加齊全。
隨著市場交易功能和融資功能的完善,不斷做大的新三板市場近年來吸引著各類機構的加入。Wind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日止,新三板挂牌公司已突破2000家達2014家,總股本842.8億股,總市值近5000億元,其中近8成為去年以來新挂牌企業。
逐漸膨脹的市場規模必然帶來巨大的交易額。以定向增發業務為例,1月13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布的數據顯示,當月定增總規模達到15.79億元,較11月份的8.5億元上漲近85.76%。這也是繼去年10月份之后,第四季度內第二次超過10億元級別的融資。另外,根據股轉系統公布的2014年年度定增數據,總金額達到132億元,平均各月也正好達到10億元級別的規模。
在此前長安信托組織的一次內部研討會上,業內普遍認為,隨著企業數量持續增多,定增需求愈加旺盛,海通証券預計,未來3年,新三板挂牌企業將以每年1500家的速度增加,到2017年末達到7000家至10000家。
對此,上述私募人士透露,新三板除對機構投資者是個“誘惑”,對個人投資者也是個機會。因為在投資門檻上,新三板以其定向發行融資規模相對較小,增發對象人數又不超過35人,而讓普通投資者參與其中成為可能。而對於不滿足新三板准入條件的個人投資者也可以通過眾籌模式參與。
“以前做新三板產品最主要的是兩個方面,如何找到合適的標的以及如何介入這些標的。目前介入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直接購買和定向增發,后者應該是目前及以后的方向所在。”一不願具名的基金人士表示。他透露,自去年12月份以來,已有招商、海富通、興業全球、財通、前海開源等多家基金公司陸續完成了新三板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發售。
不過,該基金人士表示,比起基金子公司的凶猛,信托卻低調得多。Wind數據顯示,自去年以來,僅有27隻定增型証券投資類信托產品發行,且基本都屬於陽光私募性質。而具體公開參與新三板定增項目的信托公司寥寥無幾。
對此,格上理財分析師王燕娛認為,對於証券投資類業務,信托公司可謂是“新人”,無論從后備投研能力,還是前台交易投資能力,都不及券商、基金等証券投資專業機構。所以當前大多數信托公司對新三板業務都持“叫好不叫座”的態度。不過,王燕娛認為,新三板的機會對所有機構都相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