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模式不破不立
中国的体育用品行业在经历了1990年代的品牌创立起步到逐步成长的十年积累期、进入新世纪后进军资本市场实现社会化经营的十年黄金发展期,尤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该行业推上一个快速扩张发展的高峰。据相关资料显示, 2007年该行业销售额为690亿元,2008年达到910亿元,2009年则突破千亿大关,高达1110亿元。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该行业仍然以20%以上的年复合率成长。当年李宁以83.87亿元的年销售额首次超越阿迪达斯,成为业内第二名,仅次于业界龙头耐克。
但2010年以来,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急转直下进入另一个阶段,行业库存不断积压,渠道盈利能力全线下降。究其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几年盲目扩产带来的库存和大肆扩张的门店,无疑增加了成本。而压力不仅来自国内,国际一线体育品牌和“快时尚”品牌的冲击,也让该行业雪上加霜。
在零售业有着丰富从业经验的金珍君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往的十几年,公司通过批发式运营迅速扩张销售网络,占领市场份额,抢占了第一轮发展的先机。然而最近几年,在整个行业的增长速度迅速下滑并出现饱和迹象的情况下,以往的发展模式无法有效满足行业未来发展对企业的要求。过于激进的发展导致经销商库存增加,零售店铺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全面下降。”
在他看来,过去行业过分依赖批发运营已经遇到了瓶颈,从行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以零售为导向的业务模式是必然的。另外,公司几个月来的试点,收获到了可喜的结果,因此也确认了之前的战略选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