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佳昺
晨报记者 张佳昺
停滞1年多的新股发行伴随IPO重启,大量公司发布招股书而越行越近。
然而,今次IPO的网上发行部分破天荒的启用了“按市值申购制度”,既需要拥有存量持股以获得申购的资金,同时又需要拥有大量资金以参与申购提高中签几率,这使得投资者打新时在分配资金和股票上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要参与打新,就必须持有股票。但是参与打新的往往又是风险厌恶者,以后不希望持有太多的股票,所以如何规划股票和资金的配比,既减少股票的仓位,又确保现金有足够的新股额度可用,就成为新政下打新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要参与打新,股票到底要占几成仓位,现金到底要占几成仓位?本文将结合历史数据为你试算。
仓位比确定:看发行价、单日发行家数
目前,沪深两市均执行按市值申购制度,即投资者必须持有非限售A股股份市值1万元以上和缴纳足额的资金,才能参与新股网上申购。而且,市值与申购额度的对应上,沪深两市规则不尽相同。考虑到未来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将是IPO打新的主力对象,所以我们将主要分析深市的发行制度和历史规律。
根据今次规则,申购深交所新股,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500股),不足5000元的部分不计入申购额度。同一天的市值可以重复使用,比如说,当天有多只新股发行的,投资者可以用已确定的市值重复参与多只新股的申购。但申购资金不能重复使用,投资者对一只股票进行有效申购后,相应资金即被冻结,这部分资金不能再用于其他新股的申购,若还要申购其他新股,则还需使用与其他所申购新股数量相匹配的资金进行申购。
按照上述两条规定,决定打新时股票和现金比例的,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新股的发行价格和同日发行的新股家数。
发行价越高,则意味着股票市值的利用效率最高。如果一个深市新股是5元发行,那么按照5000元对应500股申购额度来计算,则意味着持有5000元股票(不考虑1万元下限因素)的同时需要准备2500元参与打新,股票和资金比是2:1。如果一个深市新股是20元发行,同样按照5000元对应500股申购额度来计算,则意味着持有5000元股票(不考虑1万元下限因素)的同时需要准备10000元参与打新,股票和资金比是1:2;如果深市新股能够达到40元,那么5000元对应500股申购额度来计算,则意味着持有5000元股票(不考虑1万元下限因素)的同时需要准备20000元参与打新,股票和资金比是1:4—即只需要20%的仓位用于持股,剩下的80%资金可用于打新。
当然,由于1元市值可重复计算用于单日的不同打新,所以同一天上网申购的新股越多,意味着需要的股票仓位越低。还是以上例20元发行价计算,若只有1只新股,则股票和打新资金的配比是1:2;但是若当日有2只新股都按照20元发行,则股票和打新资金配比将是1:4。显然,单日上市的新股越多,用于按市值申购的股票底仓比例越低。
历史测算:两成股票仓位可应付打新
回顾2009年至2012年的这一轮新股发行周期,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发行价经历了一个先涨后跌的过程。
2009年,共101只股票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发行,平均价是24.79元。由于2009年全年A股大幅反弹,这使得2010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的319只新股发行价格迅速抬升至31.77元,不过随后的2011年和2012年伴随A股市场进入盘整行情,以及管理层严格控制高发行价,所以发行价格随即回落至26.59元和20.32元。这四年间,783只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的平均发行价是27.47元。
不过,考虑到控制新股发行价始终是管理层调控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参考调控措施频频出手后的2012年,将未来新股的平均发行价定在20元是比较稳健的预测。
那么单日上市新股家数按照多少个来测算呢?考虑到新股发行停止1年多,累计了数百家待上市企业,所以情况类似的2009年和2010年的上市发行情况更具参考价值。
这两年间,合计发行了420只创业板和中小板个股,集中在128个交易日中完成,平均每天3.28个。而从具体的频数分布来看,1天发行2只的占20.3%,1天发行3只的占39%,而1天发行4只的占26.56%,上述三者合计共占85.94%。可见每天发行2-4只新股是历史常态,我们且按照比率最高的每天3只新股来做估算。
而从已经公布网上发行节奏来看,1月8日和9日都是2只,随后10日是4只,13日是6只,14日是5只,15日是4只,16日和17日分别是2只和1只,显然按照每天3只新股来估算依然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稳健选择—当然对于厌恶持股的投资者,按照4只估算也未尝不可。
若按照20元发行价,每天3只新股计算,则意味着持有5000元深市股票,则可申购30000元新股(20×500×3),即股票仓位仅需14.29%;当然,若是按照每天4只测算,则持有5000元深市股票可申购4万元新股,股票仓位仅需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