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美元仍上漲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走出了一波“獨立”行情。周二,在前一交易日跳漲92個基點的基礎上,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繼續上漲29個基點,連續第六個交易日上漲,1美元對人民幣報6.2891,創今年5月來新高。同時,即期匯率連續第11個交易日觸及當天交易區間上限,美元拋盤壓力不減。
即期匯率連續第11日觸“漲停”
與往日一樣,周二早間一開盤,在中間價上漲的帶動下,人民幣即期匯率便報6.2262,較當日6.2891的中間價波幅正好為1%,這也是人民幣即期交易價格連續第11個交易日封在當天“漲停”位置。
而市場交易員對此也習以為常。上海一家外資行外匯交易員無奈地告訴記者,現在市場上持有美金意願不強,美元拋盤壓力大,即期交易價格連續封於當天交易上限位置,並且變化甚微。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周二除了幾次小幅變動外,人民幣對美元詢價大部分時間都牢牢封死在“漲停”位置,繼續刷新匯改以來的新高,但尾盤卻打開漲停大幅回落,最后收於6.2265,顯示已有零星買盤。
對於近期人民幣強勢升值的原因,市場較為主流的觀點包括,美國量化寬鬆令流動性重回新興市場、我國貿易順差創下45個月新高、10月經濟數據轉好令國內經濟觸底企穩逐漸明朗等,均令人民幣升值預期大幅增加。
盡管結匯仍是即期市場交易價格強勢上行的直接原因,但事實上,結匯意願更多是匯率波動的滯后反應。金融專家趙慶明指出,近期人民幣強勢上漲的還有一個原因在於,目前我國人民幣匯市缺乏深度和廣度,很容易出現“一邊倒”的預期,而這又加速了人民幣漲勢。
未來升值趨勢明顯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近期人民幣的強勢,並不是在美元大幅貶值的情況下出現的。對此,趙慶明指出,這種現象可以被視作人民幣演繹的“獨立行情”。他指出,“在實現均衡匯率狀態的過程中,需允許人民幣有獨立的行情,這種情況在經濟向好時較為常見。”
事實上,回顧去年年底至今年7月的這一波人民幣貶值,也是由去年年底的人民幣即期匯率連續下跌開始的,此后,逐漸演繹成強烈的貶值預期,並逐步擴大,最終成了名義匯率的實際貶值,直到今年7月才開始逐步逆轉。
對此,市場分析認為,近期人民幣的連續漲停或為本輪人民幣升值的“前奏”,某大行外匯交易員指出,目前人民幣連續漲停或是本輪升值的一個前奏,加上人民幣匯率實際管制逐步放鬆,本輪升幅或比去年年底來的貶值幅度更大。
回顧今年以來的人民幣走勢,盡管昨日中間價未達到今年5月份的年內高點,但已扭轉了今年來的貶值態勢,較去年年底小幅升值0.18%。
(來源:上海証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