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12日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年度報告預計,由於頁岩油開發加快,到2020年美國將超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這一變化將改變世界能源供應格局。另外油氣生產的活躍也將提振美國經濟活動。該機構預計,在2035年,國際油價不排除站上每桶250美元的可能。
13日,IEA在其月度報告中表示,預計經濟增長疲軟局面繼續抑制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全球幾大經濟體所面臨的風險尤為明顯,尤其是歐洲的持續經濟問題以及美國的財政懸崖問題,因此將2013年石油需求增長預期維持在每日80萬桶不變。
頁岩油開發快於預期
報告指出,造成這一變化主要是由於美國頁岩和其他致密岩石結構中蘊藏的油氣資源開發快於預期。預計到2020年左右,美國將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美國石油產量2020年預計將達到每天1110萬桶的最高水平,高於2011年的日產量810萬桶。
歐佩克日前報告也指出,頁岩油將明顯削弱歐佩克在美國的市場份額。該機構預計,2035年美國石油日進口量將不到200萬桶,比當前水平低了近四分之三。
IEA表示,由於頁岩油行業目前的繁榮仍是新事物,其預估可能相對樂觀。該機構預計,如果在2020年之后不能發現新的資源,而且油價不像現在這樣高,那麼沙特阿拉伯或許會再次成為最大產油國。因為油價下跌將影響世界原油產量,致密油需要在市場價格較高的情況下才具有經濟可行性,而沙特的石油開採成本要低得多。
提振美國經濟
IEA表示,美國油氣生產的發展,將提振該國經濟活動,因為價格相對便宜的天然氣和電力使美國工業具有競爭優勢。德國一個研究機構上周也稱,美國企業在能源成本方面正享受到不斷增強的優勢。
IEA報告稱:“美國能源行業出現長足發展,北美以外地區和能源行業之外的領域都將感受到其影響。在勘探輕質油和頁岩氣資源的上游技術推動下,美國油氣生產近期反彈,刺激到經濟活動,因為油氣價格更為便宜,給產業帶來競爭優勢。”該組織預計,隨著國內的廉價供應的天然氣,激發工業和發電業的需求,美國到2035年對天然氣的依賴將超過石油或煤炭。
IEA稱,目前美國進口量為其需求的20%,預計未來美國石油進口量持續下降,北美在2030年左右將成為石油淨出口地區,預計10年內美國石油進口量將下降一半以上,從當前的每天1000萬桶降至每天僅400萬桶。IEA說,這一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將是由於國內產量增加,但提高交通領域能源效率的舉措也會起到很大作用。
世界能源格局或生變
《華爾街日報》對此評論稱,如果IEA的預測成真,不僅會深刻改變世界能源供應狀況,還會導致世界地緣政治發生變化。
雖然未來十年美國對中東原油的進口需求將下降至接近於零,但這並不意味著中東在全球能源業中的角色將被邊緣化。據IEA預測,中東90%的原油出口將輸往亞洲,從而打造新的貿易軸心。IEA副總干事瓊斯說,亞洲國家應該會更加關心中東供應國的穩定和安全。
對於IEA的報告,歐佩克秘書長巴德裡13日回應稱,關於美國石油產量將超過沙特的預測可能會對歐佩克成員的支出計劃造成負面影響。如果這類信息層出不窮,歐佩克成員的投資將受到抑制,而消費者也將因此遭受不利。
IEA的報告還稱,在測算了全球綜合供需狀況后,預計2035年的國際原油“名義”價格有望達到每桶215美元,相當於2011年達到的每桶125美元的水平﹔但如果出現可替代能源發展不利等情況,國際原油“名義”價格在2035年有望達到每桶250美元,相當於2008年達到的每桶145美元的水平。黃繼匯
(來源:中國証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