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國家財政部網站公布數據顯示,1至10月份,全國財政收入10.1032萬億元,同比增長11.2%。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財政收入1.044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7%。其中,中央本級收入5119億元,同比增長8.9%﹔地方本級收入5325億元,同比增長18.7%。
值得一提的是,非稅收入的增幅“一反常態”遠高於稅收收入。10月份,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9382億元,同比增長12.5%,而非稅收入1062億元,同比增加216億元,增長幅度高達25.5%。
“前10個月中央財政收入增長,主要是經濟增長趨穩的表現。”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9月,中國整體經濟形勢出現企穩現象,這在財政收入上會有小幅的體現,所以也直接導致財政收入增速有所提高。
據了解,在經歷了上半年的低速增長之后,全國各省前三季度財政收入也初現回升跡象。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底,全國有28個省份公布了前三季度財政收入數據,與上半年相比,過半省份財政收入增速開始止跌回升。其中,財政收入增速回升較快的省份包含江西、山西等地。比如,江西省第一季度財政收入增速為41%,上半年其增速回落了8.7個百分點,為32.3%,但截至第三季度這一局面得到扭轉,該省前三季度財政收入增速為33%,比上半年快0.7個百分點。此外,福建、遼寧、海南、廣東、安徽等省份前三季度財政收入增速也出現止跌回升的態勢。
而在全國已經披露的非稅收入地區中,非稅收入對拉動財政收入的“貢獻”不小。以安徽省為例,統計數據顯示,前9月,安徽省財政收入完成1357.1億元,增長23.3%,其中,地方稅收收入僅增長15.3%,而非稅收入增長52.1%,非稅收入增速是稅收收入增速的3倍多。
張斌表示,非稅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罰沒收入、國有資產資源收益以及其他非稅收入等。“今年以來,受地產調控、通脹等影響,全國財政稅收收入增速減緩,加上土地出讓金大幅度減少,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將財政收入增長‘寄托’在非稅收入上,包括亂收費、提前預收明年的稅收等,這些非稅收入已經‘接棒’稅收,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主力軍。”
“在當前總體經濟形勢還不穩定的形勢下,‘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駕馬車要想方設法跑起來。”張斌表示,從長遠來看,消費這駕馬車應該跑得快一些,而大幅度減稅降費則是刺激消費的重要措施。當前,全面減稅降費,釋放整個社會的消費潛力是大勢所趨。那些增加收費和變相增稅的做法,是逆宏觀形勢而動,長期來看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