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診光伏內外雙重依賴症--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探診光伏內外雙重依賴症

2012年11月19日09:21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對內指望政府扶持、對外仰仗歐美市場,萬億資金存在壞賬風險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虛火上升,產能已經比全世界的總裝機量還多。一哄而上的背后,是光伏企業患上了嚴重的依賴症:既離不開政府的強力扶持,又過度依賴國外市場。產能過剩使整個行業步入寒冬,致萬億資金存在壞賬風險。為了盡可能全方位地對光伏依賴症作出探查和診斷,從今天起《經濟參考報》將分上下篇連續兩期推出“光伏寒冬啟示錄”,敬請關注。

  盲目擴張 行業全面入寒冬

  日前《經濟參考報》記者兵分多路,用數月時間,深入光伏產業前沿,接觸到了多家國內一線領軍企業負責人,並與國家相關部委負責人、研究機構專家進行了深入探討,對光伏產業深藏的“病症”進行望聞問切。

  中國光伏從無到有,得到政府扶持的光伏產業園在各地開花,產能迅速佔到全球的70%以上,全球前十大光伏組件生產商中國包攬了前五名,在美上市的部分光伏企業股票屢創新高,該產業成為我國民營制造業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

  2007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產量躍居全球第一后,至2011年的5年間繼續翻倍增長。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分會統計,2009年,中國光伏太陽能電池產量為4吉瓦(1吉瓦=1000兆瓦):2010年產量達到了8吉瓦,佔世界生產總量的50%,其中5家企業產量居全球前10位:2011年,中國光伏組件的產量佔到全球的近80%。而據日前工信部下屬的光伏產業聯盟對所屬160多家企業的統計,產能己經達到了35吉瓦,全國光伏企業總產能在40吉瓦上下,比世界其他國家的總裝機量還多。

  為追求利潤,近幾年來許多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毫不相干的企業和資本一哄而上。國內一些主營業務為汽車、飼料等的上市企業紛紛跨行進入光伏領域,一些小型民間資本也跟風而來。甚至僅投入上百萬元資金,從國外購買現成工藝方案,進行手工組裝,就可以成為光伏制造商。據統計,2008年,我國光伏企業還不足100家,經過幾年快速發展,至今已膨脹至500余家。

  另一方面,遍地“開花”卻難“結果”,從去年開始,在歐美等多個國家先后提起反補貼、反傾銷的貿易訴訟以來,中國光伏行業從剛開始的硬撐,到今年出現了全面崩潰的跡象,多家早前的明星企業陷入困境無法自拔,股價也跌倒了歷史低點,隨時可能被收購,有的則已經邁出了被國有化的步伐……

  2011年以來,隨著歐洲債務危機的發展,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紛紛下調了對光伏產業的補貼,原本佔據世界光伏裝機70%以上、佔中國光伏電池出口80%的歐洲市場需求大幅下降,使中國光伏企業的處境更加艱難,企業巨大的產能無法消化,隻能競相降價搶市場,利潤大幅下滑。

  無錫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說,2011年全年,尚德出貨量達到2 .1吉瓦,同比增長34%,連續兩年列行業世界第一,但主營業務收入同比隻增長5%,出口同比隻增長4%,最主要的原因是產能過剩造成市場惡性競爭,導致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而今年一季度,組件市場均價同比又下降了40%。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認為,光伏產能正由短期相對過剩演變為長期絕對過剩。當前的全球光伏產能已接近長期絕對過剩的臨界點。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個一度各方面都全力看好的清潔能源產業在短短幾年內從小到大,又從高峰跌落谷底?

  政績沖動 企業全指望政府

  2000年,從海外歸來的施正榮博士,隻身帶著一台筆記本電腦,一份光伏電池的商業計劃書來到無錫新區……尚德公司市值曾經高達百億美元,公司總裁施正榮身價曾經高達數十億美元。這個奇跡是怎樣實現的呢?……施正榮博士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沒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就沒有尚德公司今天的成功”。

  記者了解到,為了扶持尚德,無錫市政府可謂不遺余力。為了確保項目落戶,無錫地方政府下了行政命令,一定要幫助尚德公司初創期的第一批800萬美元資金順利及時到位。在項目落戶后,尚德又受到了保姆式的服務,不但辦各類手續一路綠燈,而且地方政府還出面協調,為其解決融資等難題。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光伏產業當前的危機,從表面上看是光伏企業在高額利潤趨勢下盲目擴大產能所致,但是深入分析卻會發現,其中,地方政府的越位扶持也起著推波助瀾甚至舉足輕重的作用。

  長期以來,光伏產業在產業與市場之間一直存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矛盾。一方面,光伏發電成本較高,沒有政府補貼就無法市場化,也就不會培育出完善的光伏產業﹔另一方面,沒有完善的光伏產業,也不可能以逐年的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生產來推動成本下降,並最終實現平價上網、與其他能源競爭的市場化。這造成各國在光伏產業上面臨兩難。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王駿介紹,1991年德國政府提出“1000光伏屋頂”計劃,開創了以政府財政補貼啟動光伏市場的先河,隨后歐盟多國陸續效仿。目前,歐盟各國已形成了清晰的光伏產業頂層設計,即以高額的補貼政策來吸引大量投資者,然后逐年減少,鼓勵光伏產業各個環節的生產商降低成本,盡早實現平價上網。

  河北省一家光伏企業———吉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會賢介紹說,2007年以前光伏產業利潤很高,政府向企業投資一年就能收回成本,在地方政府轉型升級的政績沖動和銀行的投資沖動下,優惠的土地政策、貸款條件紛紛涌向光伏企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少企業資產負債率大幅提高,盲目擴產。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各地的招商中,光伏產業備受青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光伏產業投入大、用工多,既能創造G D P,又能帶動就業,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其還與高新技術、清潔能源等概念緊密相關,符合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政策要求。

  在這些實利和概念的吸引下,許多地方政府一哄而上,紛紛將光伏作為重點產業來發展“越位”為光伏企業提供包括土地、貸款、融資等在內的優惠政策“硅片、電池片看似高科技產品,但其生產技術高度融合於設備中,有錢就能建起生產線。尤其是組件,屬於用工密集的簡單勞動,進入門檻很低。”南昌大學太陽能光伏學院院長周浪說“很多房地產商、服裝企業、包工頭等五花八門的門外漢,搖身一變成為光伏企業家。”

  厚利誘惑 產品都依賴海外

  在整體宏觀設計和政策的引領下,至2011年,歐盟形成了總量達20吉瓦、佔全球65%份額的光伏組件市場需求量。在歐美投資建設光伏電站,有著穩定的收益與可控的風險。在高利潤的刺激下,國內光伏組件生產企業開始“虛火上升”,盲目追求擴大產能進行出口。

  在光伏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國的“光伏依賴症”病症愈加嚴重,從平滑的產業鏈逐漸形成了“兩頭小中間大”的畸形。

  “一頭小”,是指國內從事上游硅原料生產的企業少,關鍵生產設備長期依賴進口。

  李俊峰說,光伏產業起步時,原材料、設備均100%依賴進口,直到現在,國外設備一直是多晶硅提純、鑄錠、切片以及電池制造等環節的主流,絲網印刷等關鍵環節直到目前仍然被國外設備掌控,累計進口金額達400億元。而在原輔料方面,中國光伏企業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始終處於低端。

  另外“一頭小”,是指國內市場份額過小,下游的光伏產品銷售過度依賴國外。

  我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電池制造基地,但企業銷售嚴重依賴出口。以2010年為例,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達8吉瓦,而同期我國太陽能光伏系統新增裝機僅為0.5吉瓦,其余全部用於出口,出口比例高達94%。2011年,我國出口海外的光伏產品價值高達358億美元,其中歐盟佔據了70%以上,涉及出口額超200億美元。

  “‘市場在外’是我國光伏產業長期存在的弊端,2011年前,95%的光伏組件出口海外,其中的絕大多數銷往歐美市場。”中國光伏聯盟秘書長王勃華說,“這正是我國光伏產品在歐美啟動‘雙反’面前弱不禁風的真正原因。”

  據介紹,我國光伏下游的組件企業都扎堆在歐盟、美國兩大成熟的市場,對印度、加拿大、南美、東南亞等卻不願深耕。例如,無錫尚德、常州天合、蘇州阿持斯、河北英利是我國最大的四家光伏企業,即使是市場最多元化的無錫尚德,對歐盟市場的依存度仍高達60%,河北英利則高達70%以上。

  而“中間大”,則是指中國的光伏企業絕大部分都擁擠在硅片、電池和組件的產業鏈中下游,依賴地方政績和投資沖動。而產業整體科技含量不高,可持續發展嚴重受制。

  施正榮認為“國內的光伏設備企業根本不具備引領工藝進步的自主研發能力。”

  記者了解到,江蘇號稱國內“光伏第一大省”,但大大小小光伏企業中真正擁有研發團隊的僅佔2%至3%。(記者孫洪磊、王坤、郭強、葉超)

(來源:經濟參考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