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兩面針”發布的2012年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牙膏收入僅為4600萬元,相比2003年時單年銷售4.274億元的業績,這一曾經的國產牙膏品牌冠軍,已經再也找不到昨日的輝煌。
數據顯示,隨著外資品牌的強勢進入,中國的牙膏等化妝品市場份額被大塊蠶食,國內民族品牌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但也有專家指出,目前雖然外資品牌佔據了主流,但國內以雲南白藥等為代表的民族品牌,也通過藥企“跨界”等手段,以“中草藥”概念迅速崛起。這說明,對於外資的“圍剿”,民族品牌並非沒有應對實力。
●因循守舊●
化妝品市場失守嚴重
為什麼一大批以前人們耳熟能詳的民族品牌會慢慢“被”消失或地位大幅下滑呢?比如美加淨牙膏、白玉牙膏等已基本消失。難道真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科技委員會委員、牙博士口腔護理研究院院長徐春生告訴記者,除了我國民族品牌本來就不多這個原因外,重要的是在我國民族品牌的市場價值與現實意義被大大地忽視了。
徐春生認為,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們不惜一切引進外資,很多地方國有骨干企業都選擇走“合資——虧損——外方獨資(控股)”的發展模式。結果是企業品牌和市場一並“拱手相讓”。例如1992年,高露潔進入中國,隨后兩年中,聯合利華先后通過收購上海牙膏廠的“中華”和“美加淨”獲得了品牌經營權。1995年,國際日化巨頭大規模吞沒我國日化用品市場,帶著“佳潔士”強勢“瓜分”中國市場。
此后的幾年當中,在外資品牌強勢的介入下,我國日化行業的許多“排頭兵”企業也紛紛落入跨國公司“囊中”,民族品牌處境越發艱難。據統計,在化妝品市場,外資企業所佔的市場份額已接近90%。“如果按照國際通行的外資市場控制率警戒線標准(通常為20%,一般行業為30%,少數競爭性行業50%)來衡量外資對我國產業市場的控制率,亮起紅燈的行業已經很多很多”,徐春生告訴記者。
“目前進入我國的外資牙膏企業都是世界知名企業,資金實力雄厚,舍得在廣告、宣傳等方面投入重金,通過合資登陸、強勢宣傳、高位商品佔領市場等方式,迅速擴大了品牌影響力。除了資金雄厚的實力之外,它們深知做精做強之道,所以在一些消費者心目中根深蒂固,成為首選品牌。”李加楠肯定了外資品牌的來勢洶洶。
此外,李加楠還認為,無論是兩面針,還是早先的美加淨等品牌,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創新意識,品種單一、管理落后、服務較差,也缺乏專利保護等意識,在與“外資軍團”碰撞后必然落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