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 石岩)時值歲末,針對仍處於低位運行的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多位知名專家12日在北京呼吁,應著力深入落實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無論從此前連續7個季度下行的GDP增速,還是較為寬鬆的‘煤電油運’狀況,中國經濟下滑之勢清晰可見。”在12日召開的中國新聞社財經專線“2012年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坦言。
姚景源的上述研判,代表了當日與會多數專家的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鬆亦稱,近期以來,盡管中國經濟出現觸底回升的跡象,但基礎還不牢固。“今年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企業經濟效益明顯低於去年”。
“從表面上看,世界經濟復蘇緩慢、需求不振導致的出口受損是中國經濟下滑的直接原因。”姚景源分析。
李雪鬆對此表示贊同,他進一步指出,受歐債危機與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影響,2012年中國出口增速顯著回落,國內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增多。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晴雨表,中國的外貿進出口今年整體表現不彰。海關數據顯示,1-11月,中國進出口比去年同期僅增長5.8%。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直陳,完成今年外貿增長目標已然無望。
而針對年初確定的7.5%的GDP增長目標,盡管目前看來“達標”無虞,卻是中國數十年來少有的“破8”表現。
“可以說,除了房地產,中國幾乎所有的經濟指標都遜於預期。”袁鋼明指出,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在加大。
“深層原因在於中國的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姚景源指出,雖然自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在擴內需、轉結構、調整增長模式方面已有成績,但“缺少實質性進步”。
袁鋼明則呼吁,中國必須徹底反思此前過度依賴外需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重新尋找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國內外目前存在許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要堅持改革開放,保持改革紅利,著力點應放到增長的自然效應”,姚景源強調。
針對未來一段時期國際經濟環境的發展,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以“糟糕”和“不妙”概述之。他在發言中警告,當前世界經濟主要風險是,負債水平過高,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可能遭遇重挫。
與此相佐証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份《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12年世界實際GDP增長率3.3%,2013年為3.6%,其中先進經濟體增長率從4月份預計的2.0%調低到1.5%,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率從6.0%調低到5.6%。
李雪鬆指出,對於2013年的預期“隻能是謹慎樂觀”。他建言,中國必須對國際經濟可能面臨的下行風險保持警惕,必須保持足夠的政策彈性和政策儲備,以應對國際經濟風險。
中新社財經專線於2011年10月正式成立,是中新社向海外客戶提供個性化財經新聞服務的一個積極嘗試。財經專線緊扣“東盟”和“財經”兩個主題,以東南亞地區客戶為主要服務對象,從而適應日益深化的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形勢。(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