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EMS/ODM激戰】(二)微軟預測失誤,Surface銷售不振

2013年03月07日16:11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新聞鏈接】

【后鋰電池】(五)鋰電池負極材料:硅錫復合化尋找出路

【后鋰電池】(四)鋰電池正極材料:有機化合物備受期待

【后鋰電池】(三)全固體電池:固體電解質和負極取得進展

【后鋰電池】(二)鈉電池:利用鐵的氧化還原反應

【后鋰電池】(一)鈉電池:從正極到固體電解質

【后鋰電池】(序):鈉電池及有機電池開發如火如荼

 

本連載圍繞平板電腦,主要介紹EMS(電子制造服務)和ODM(原始設計制造)行業的最新動向。上次介紹了全球最大的平板電腦企業——美國蘋果公司的產品受托生產的動向,此次我們來看一下蘋果以外的企業,即美國微軟公司、亞馬遜公司及谷歌公司的平板電腦受托生產情況。

【微軟】Surface預測失誤不斷

2013年1月下旬,一份有關平板電腦動向的報告震驚了EMS/ODM行業。該報告指出,微軟自主品牌平板電腦“Surface RT”上市后第一個季度的實際銷量可能隻有23萬台(圖1)。23萬台是平板電腦中極低的銷量。

圖1:試用微軟平板電腦“Surface RT”的顧客

Surface RT在中國上市的第一天即2012年10月26日,中國最大的家電量販店蘇寧電器的上海浦東第一店的情況。盡管是上市首日,但客人很少。

這一點可以從與蘋果的對比中看出來。蘋果於美國時間1月23日公布的2012年10∼12月供貨量來看,“iPad”系列的總供貨量達到了2286萬台。在配備7.9英寸液晶屏的“iPad mini”上市之前,因消費者對9.7英寸的“NewiPad”(第3代)及“iPad 2”持觀望態度,2012年7∼9月的銷售十分低迷,即便如此,iPad的供貨量仍達到了約1404萬台(表1)。如果上述報告中的數字屬實,就意味著Surface RT與iPad的銷量存在“兩位數之差”。

定價過高導致銷售欠佳

騰訊科技1月28日報道稱,算出23萬台這一數字的是美國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分析師海瑟·貝利尼(Heather Bellini)。貝利尼在2013年1月下旬公布的投資者報告中嚴厲指出,“Surface RT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完全失敗’”。作出銷量僅為23萬台的預測之后,貝利尼再次強調,“微軟的首款平板電腦已經失敗”。

微軟2012年6月發布了配備新操作系統“Windows 8”的平板電腦“Surface Pro”和基於ARM架構的Surface RT(圖2)。微軟雖在智能手機等方面落后於人,但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方面仍然擁有絕對份額,該公司涉足平板電腦市場,被認為是“打倒iPad”的最有力挑戰者,在市場和iPad生產被EMS企業——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通稱:富士康)壟斷的EMS/ODM行業,富士康的競爭對手也對微軟寄予了高度期待。

圖2:微軟的平板電腦“Surface Pro”

配備新操作系統“Windows 8”,發布於2012年6月。

台灣經濟報紙《工商時報》於微軟發布Surface的第二天,即2012年6月19日報道稱,台灣和碩聯合科技公司(Pegatron)獨家獲得了該終端的組裝訂單。而且,該報援引與和碩存在合作關系的台灣部件廠商(以下稱供應鏈廠商)的話說,訂單規模最少也有100萬台。

微軟於Surface RT上市之前的10月16日公布了該產品的價格。附帶觸摸蓋的32MBWi-Fi(無線LAN)機型為599美元,這一自信的定價與蘋果的第3代iPad相同,市場非常擔心“因價格過高而賣不動”。

台灣《經濟日報》(2012年10月17日)也報道稱,微軟對台灣供應鏈廠商等提出了2013年第一季度之前供貨量達到400萬台以上的要求。該報紙稱,台灣市場預測2012年第四季度Surface的供貨量為200萬台左右。但微軟認為該產品會在2013年2月上旬中國春節之前一直保持暢銷,於是向供應鏈廠商訂購了超過市場預測值的產品。這一消息顯示,微軟對平板電腦的銷售頗有信心。

機殼成品率很低

但Surface RT剛剛上市兩周多,就出現了生產跟不上的報道。最先報道這一消息的是《工商時報》(2012年11月13日)。該報援引台灣供應鏈廠商的話說,2012年第四季度和碩聯合科技的供貨量僅為約200萬台,低於微軟的訂購預測量。

該報列舉的生產跟不上的原因是機殼成品率低。《工商時報》援引供應鏈廠商的話稱,為Surface RT供應機殼的是深圳的中南創發公司(CNinnovations)。成品率無法改善,再加上產能本來就不大,該公司很難大量供貨,這成了阻礙供貨的絆腳石。

后來,又有很多觀點指出,除了成品率低之外,Surface RT的價格高於谷歌的“Nexus 7”及蘋果於2012年11月2日上市的iPad mini等競爭產品,也是供貨量難以增加的主要原因。

以上原因疊加在一起,使Surface陷入了打擊性的銷售低迷狀態。於是12月底開始有消息稱,微軟決定放棄Surface RT的第一代機型,於2013年第二季度投放第二代產品。

第一代產品上市前就出現了第二代產品的傳聞

《工商時報》(2012年12月26日)報道稱,和碩聯合科技公司等台灣供應鏈廠商已開始為獲得第二代產品的訂單與微軟展開談判。而且,決定投放第二代產品的微軟向和碩等台灣供應鏈廠商發出通知,第一代Surface RT與預定2013年第一季度投放市場的Surface Pro的合計訂購量將減少至50萬∼60萬台。該報還稱,Surface RT的第二代液晶屏為8.6英寸,小於第一代的10.6英寸,第二代Surface Pro的液晶屏為11. 6英寸,比第一代大一些。

微軟於美國時間1月22日宣布,將於2月9日在美國和加拿大開始銷售第一代Surface Pro。盡管在第一代產品上市之前就傳出第二代產品的消息有點奇怪,但和碩內部人士有人指出:“出現這樣的聲音,表明生產Surface的ODM及部件供應商等台灣企業對Surface的銷售非常失望。”

《工商時報》介紹說,關於Surface的台灣供應鏈廠商,除了和碩之外,機身和內置於擴展觸摸蓋中的鍵盤由群光公司(Chicony)供應,薄膜觸控開關(MTS)由科嘉公司(KOJA)供應,觸摸面板由宸鴻公司(TPK)和洋華公司(YoungFast)供應,連接器由正崴公司(Foxlink)供應。

到本文發稿時,Surface Pro已經上市。因可以運行微軟的招牌應用軟件“Office”等Windows應用,市場對該產品充滿期待。但因價格高達899美元,比競爭產品iPad和Surface RT都要高,所以市場的多數觀點認為,產品銷量無望大幅增長。

但是,關於和碩、宸鴻及正崴三家企業,EMS/ODM行業的觀點是,因為從蘋果獲得了iPad mini的大宗訂單,所以因Surface訂單減少而受到的打擊比較小。這反映了平板電腦領域的現狀,那就是iPad的人氣依然火爆,供應鏈廠商因是否拿到該產品的訂單而存在天壤之別。(日經技術在線! 供稿)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