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14日08:19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美國創造市場培育風險企業
美國憑借強大的推進政策引領著世界。代表性運輸燃料生物乙醇的產量高達542億升,佔世界的64%(2011年)。
而且,風險企業在開發新技術方面也十分活躍,孕育出了超乎意料的革新技術。除了乙醇外,還開發出了異丁醇、汽油與柴油混合燃料、高附加值燃料等多種燃料,化工產品(生物煉制)也得到了發展。
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可再生燃料標准(RFS)》。該標准規定了每年運輸用途生物燃料的最低使用量。美國通過2005年的《能源政策法》制定了該標准,提出了在2012年之前使可再生燃料最低使用量達到75億加侖(約300億升)的目標。
美國通過2007年的《能源獨立和安全法案》又作出進一步規定,提出在2022年之前,最低使用量要達到360億加侖(約1360億升),在延長規定期間的同時,把義務量提高到了5倍。
而且,為了促進開發新技術,法案將技術分成四個大類,分別制定了目標。
四大類分別是“可再生燃料”、“纖維素”、“生物柴油”、“革新技術”。
可再生燃料是指玉米(谷物)乙醇,也可以稱之為第1代技術。纖維素是以玉米的莖葉根和木質、柳枝稷等人工栽培植物為原料,是第1代延伸發展而來的技術,也稱為第2代技術。
生物柴油是利用大豆和油菜花等植物制造的柴油替代燃料。革新技術包含了上述3類技術以外的技術,也稱為新一代技術。
第1代、第2代技術是通過利用了微生物的糖化和發酵作用,把谷物、纖維素植物轉換成乙醇的技術。也就是“生物化學轉換”。
而革新(新一代)技術隻要求原料是生物質、制造的是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認証的運輸燃料,符合這些條件就不受制約,如今已經成為開發各種各樣技術的溫床。其中代表性技術就是將原料燃氣化並轉換成液體燃料的“熱化學轉換”。
圖2:美國規定的到2022年的運輸用途生物燃料的義務使用量 在創造市場的同時,支持進行技術開發的民營企業。 出處:作者根據美國新能源法制作 |
除了第1代技術外,隨著其他技術義務量的擴大,輪到革新技術登場了,瞄准這樣的日程,風險企業活躍了起來。通過規制首先建立市場,借助風險企業的活力開發新技術,這就是美國的戰略。隻要提出突出了重點的大致計劃,市場競爭就會激發起各個領域的技術開發。以股票上市為目標,憑借個別技術向市場訴求的風險企業,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結果都非常透明,顯而易見。
日本的“生物質商業化戰略”雖然全面地對現狀進行了詳細分析,然而其中並未提到或是作為長期目標的革新技術,如今已經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出現,並以商業化為目標在推進,正在逐漸打破局限性。(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