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怎麼辦之五:鐵路投融資體制怎麼改--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中國經濟怎麼辦之五:鐵路投融資體制怎麼改

陸婭楠

2013年08月02日00:58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7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讓“鐵老大”再成焦點。

無論是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上”,還是從“加強薄弱環節建設上”,鐵路都是這一輪“穩增長”的不二選擇。一方面,市場有需求。鐵路仍是中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短板,路網密度和人均佔有量仍處於世界較低水平,與經濟社會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另一方面,行業有儲備。鐵路目前不僅仍有大量的項目儲備,而且自2008年以來還積累了大批的建設裝備與人員隊伍。換言之,隻要資金到位,“火車頭”隨時可以鳴笛出發。

然而,資金從哪兒來,這是個問題。中國鐵路“少量投資、大量負債、一個部門統管、銀行借貸”的投融資模式,已面臨三大資金窘境。

盡管資產優良,但債務負擔較重。截至去年底,鐵路已背負有息債務2.23萬億元,僅今年就需要支付利息1300億元,其中中長期負債佔比也首度突破了80%。

雖然現金流尚可,但實現盈利較難。鐵路貨運價格已經在2012年、2013年分別上調1分/噸公裡與1.5分/噸公裡,而且今年6月中國鐵路總公司還啟動了前所未有的貨運改革,但是年底全行業恐怕仍將以虧損告終。

盡管需求很旺,但新線建設較難。今年鐵路的發展目標是完成6500億元鐵路固定資產投資,新線投產5200公裡以上,而今年中國鐵路建設債券發行總規模僅為1500億元。

破解這一系列的難題,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必然要提速。盡管“統籌規劃、多元投資、市場運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已經提出多年,但是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透露出的信息,仍傳遞出三大新的亮點。

亮點一:從參與投資,到開放所有權,為鐵路引入平等競爭者,以投融資體制改革倒逼鐵路改革。

過去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鐵路,但多是以參股、合作、聯營等方式,而且主要集中在建設領域。此次,國務院常務會提出“向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開放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等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實際上是首次向鐵路市場引入了獨立的、地位平等的市場競爭者,市場放開的尺度更大。

擁有鐵路的所有權與經營權,意味著擁有收益權,這是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鐵路市場的基礎。如果說,撤銷鐵道部,建立中國鐵路總公司,實行政企分開,理順鐵路與國家的關系,是中國鐵路改革的第一步,那麼打破壟斷,引入平等競爭者,理順鐵路行業內部關系,則是中國鐵路改革的第二步。這兩步走好了,才能培育出公平、公開、富有活力的鐵路市場環境,並進一步培育出有競爭力的鐵路行業與企業。

不過放開部分鐵路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對於民間資本仍有許多待解的問題,比如干線路權怎麼放開。鐵路在中長途運輸中更具經濟優勢,這意味著支線鐵路必須接入干線鐵路才能發揮更高的效益,而目前民營鐵路接入國家鐵路的費用較高,且存在“民”字頭車輛給“國”字頭“讓路”的問題。如果在開放路權問題上沒有相關細則出台,那麼民間資本對進入鐵路市場仍將是觀望態度。

亮點二:從征收鐵路建設基金,到建立鐵路發展基金,為鐵路建立資金蓄水池,以中央財政引導社會資金流入鐵路市場。

為保証鐵路建設有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自1991年起,我國開始實行征收鐵路建設基金政策。這筆費用從每噸公裡2厘錢開始征收,后漲到每噸公裡3分多,至2011年底僅累計約8000多億元。這筆一分一厘從貨主方提留的基金,與鐵路建設的巨大投資需求相比,可謂杯水車薪。

此次提出的鐵路發展基金,則打破原有基金的界限,以中央財政為引導性資金,以高於同期市場利率的債券方式發行,吸引社會資本,為鐵路提供了一個更雄厚的資金基礎。而要提高發展基金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鐵路需不斷提高其收益預期,這又將倒逼鐵路推進客貨運輸組織改革、價格改革等一系列內部改革。

亮點三:首次提出“盤活鐵路用地資源,搞好綜合開發利用,以開發收益支持鐵路發展”。“以地養路”的模式使香港地鐵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盈利的軌道交通項目。鐵路目前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且多集中於城市中心區,如果土地性質能順利變更,“以地養路”模式將大大彌補鐵路資金的不足。

但盤活鐵路用地,也給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帶來兩項挑戰:一是如何保障土地開發收益全部有效用於鐵路事業,二是如何防止土地開發收益對社會資本的擠出效應。相關資源摸底與制度設計,應盡早展開。

 

 

(責編:田原、李海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