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中國能源結構變革艱難開端:大秦線退煤治霧霾

王文嫣

2013年11月28日08:43    來源:上海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國能源結構變革艱難開端:大秦線退煤治霧霾

  退煤大秦線

  步量中國能源結構變革大局的艱難開端

  煤炭,被譽為“工業的糧食”、“神奇的烏金”。它撐起了中國能源供應體系的半壁江山,卻也釀成了大氣污染的一杯苦酒。

  面對日益嚴重的霧霾,煤炭究竟何去何從?以煤為主的能源體系又該如何改變?帶著這些問題,上証報記者歷時數月,沿著大秦線,踏訪京、晉、冀多省市,試圖還原和探尋這場煤炭退出、以氣代煤變革大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退煤啟幕:堆場變草地

  一列由數十節黑皮車廂編組的貨車滿載著從山西運來的煤塊、煤粉,緩緩駛入天津港一家大型煤炭企業的碼頭。克虜伯巨型機械臂將貨車拆節,然后夾住車廂兩端向下傾倒,車廂內上百噸的煤塊進入下方巨大的漏斗。經過選檢后,煤炭通過傳送帶一路送至船艙,隨船駛離。

  在環渤海的多個港口,上述場景每日循環往復。但若干年后,這樣的忙碌場面或許會因越發頻繁的霧霾危機而改變。

  目前,各界普遍認為燃煤發電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這意味著,環境治理已經上升為基本國策。

  在此背景下,中國從今年起掀起了一輪退煤大潮,北方多個省市更紛紛制定了退煤計劃。上証報記者在華北地區經歷數月調查獲悉,僅河北、北京、天津三地,未來4年明確減少煤炭使用總量就超過了6300萬噸,相當於一個特大型煤礦的全年產量。部分地區退煤速度超過預期,短短數年由堆煤場變成苗圃,為無煤化默默沖刺。

  事實上,退煤行動得到了高層的肯定。昨日公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意見》明確提出,將按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要求,研究制訂商品煤質量國家標准。將禁止高灰分、高硫分劣質煤炭的生產、使用和進口。嚴格新建煤礦准入標准,逐步淘汰9萬噸/年以下的煤礦。

  “中國最終還是會拋棄以煤為主的戰略改為以氣為主,但過程會比較漫長,且必須克服大量利益集團的阻力。”著名能源戰略專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智能能源研究組組長武建東教授在接受上証報記者採訪時說。

  中電聯專家也在接受上証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30年煤電將從主角位置退下,僅作為新能源、核電等非化石能源的補充。

  這些說法意味著煤炭退出之路將不可逆轉,這個行業也必須為自己謀劃新的未來。

  今年8月的一個下午,當記者乘坐長途車從北京進入河北省后,發現空氣漸變渾濁,天空低處被灰色霧氣籠罩,前方距離不足50米的一座大橋在低霧中若隱若現。

  據同車熟悉河北天氣的乘客介紹,由於地勢原因,位於北部的張家口市已經是河北地區污染相對較輕的地區。煉鋼、煤焦產業發達的保定市、石家庄市、唐山市霧霾天氣更為嚴重。

  轉眼到了11月下旬,又是北方集體供暖季節,大氣污染更遠超盛夏。此前,北方多地PM2.5指數已再度集體“爆表”,因霧霾導致的航班停航、學校停課,汽車限行也屢見不鮮。

  “河北的PM2.5實在太嚴重了,空氣裡整天有股異味,喉嚨始終有種刺刺的感覺。”來自唐山市的鄒先生告訴記者,年初回家過年時整天籠罩濃霧中,有時霧霾終日不散,幾乎看不清城市的模樣。

  在另一座煤炭佔據全市能源消費比重73%的城市——鄭州,記者也親眼見証了PM2.5對這座城市的傷害:整個城市籠罩在一片黑霧中,走在街上就覺呼吸不暢,建筑物外牆大多包裹著一層黑垢,街上佩口罩的人數明顯多於南方。一組觸目驚心的官方數據顯示,鄭州市2012年有251天是霧霾天氣。

  全社會對大氣污染問題的焦慮情緒,也促使官方將其列入亟待解決的重要工作中。

  9月中旬,環保部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六省區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標志著霧霾重災區自救行動正式啟動。

  河北、北京兩地先行明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相關方案均認為燃煤是霧霾天氣頻發的元凶,均在方案中提出要大規模壓煤。

  根據河北省的方案,到2017年,全省細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相對應的措施包括到2017年,全省煤炭消費量比2012年淨削減4000萬噸。全省鋼鐵產能削減6000萬噸﹔全部淘汰10萬千瓦以下常規燃煤機組。

  北京市則計劃到2015年底就實現核心區無煤化,未來4年將全部關停電廠燃煤機組,清潔發電比例達到100%,基本完成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鍋爐“煤改氣”。屆時,全北京市將實現削減燃煤1300萬噸,燃煤總量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

  由於毗連京包高速公路,直接連通內蒙古、山西等產煤地區,北京昌平區南口鎮一度是京北最大的煤炭集散地。上証報記者在此地實地調研時卻看到和想象中完全相異的一幕。

  “就在兩三年前,坐我這輛車,沿路隨處就能看到一家家露天煤炭堆場,綿延好幾站路呢。”昌平公交68路司機與記者攀談時回憶到,尤其到秋冬季,每天能看到成群的外地運煤挂車在這一帶忙碌卸貨,鄉村柏油路嵌滿了煤渣,空氣中飛舞著煤灰。

  如今,當記者准備在南口煤場站下車時,司機師傅好意提醒:“您真的要從這站下車嗎?這裡除了提供當地居民用煤的小型煤場,幾乎找不到煤了。”

  如他所言,當記者從南口煤場站下車探訪時,隻看到大片長著野草的荒地。隻有在沿路斷牆上的煤炭業務聯系電話和煤炭經銷公司廠牌名中,才能找到昔日煤炭堆場的痕跡。

  記者隨機撥打了牆面上的一個煤炭業務聯系電話,接電話的吳先生告訴記者,自從去年昌平區對南口煤場數十家大型煤場進行清理關停,自己已不做煤炭運輸生意了。南口鎮一帶煤炭堆場清退后,區政府就鼓勵植樹造林,目前南口鎮附近一帶最緊俏的是苗木生意,帶動了苗木交易、種植、打井等一系列就業機會。

  一位南口鎮居民告訴記者:“自從南口煤場進行退煤整治后,南口鎮的天藍了,地綠了,生活環境明顯轉好。”從南口鎮不到3年實現退煤可以看出,隻要政府部門下決心整治,效果將立竿見影。

  據環保部官員最新透露,目前環保部與全國31個省市區簽訂空氣質量目標責任書的工作已接近尾聲。這意味著,更多省市為了改善空氣質量,將加入到退煤行動中。

  重壓下的煤企和煤城

  需求端計劃大規模壓煤,在上游生產環節又將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一路西行,困難的煤企、擔憂的工人、疲憊的煤城一一映入記者眼帘。種種跡象表明,退煤大勢絕不會一錘定音。

  員工:工資大跌經費緊

  大同市,晉北著名的動力煤產區,該市的礦區主要集中在南郊區口泉溝和雲岡石窟一帶。記者隨礦工乘坐小巴進入口泉溝礦區后看到,沿路遍布早年開礦時留下的廢棄工棚,而兩邊的山腰上的各種坑洞也見証了數十年來的採掘史。

  一名老礦工告訴記者,這一帶的礦現代化程度普遍不高,以人力開採為主,每個礦井下都有上千名煤炭工人。不僅如此,由於開採時間較長,目前的作業面都已經深至10多層,井下開採難度不斷加大。然而挖掘難度加大,挖出來的煤質量普遍不如新開的礦。加上近兩年煤價不斷下跌,礦工的“辛苦錢”越來越難賺了。

  “相比一線礦工,我們的工資待遇下降得更厲害。”山西某大型煤炭生產企業辦公室職員趙先生告訴記者,去年煤價剛開始下跌時,包括他在內的大部分煤炭行業工作者都樂觀認為這只是暫時回調。然而,今年以來工資大幅下調,各項辦公經費壓縮……公司方面出台的各種節約措施讓他意識到,煤炭市場再度進入深度調整期,這個周期可能長達3-5年。

  作為山西省最大的動力煤生產企業職工,同煤集團的張先生甚至開始回想1998年左右煤炭低迷期時工資發放困難的場景,當時全省煤炭企業中一度提出“人人二百三,共同渡難關”悲壯口號,意即從領導到普通員工,人人工資都是230元。

  同煤集團下屬的上市公司大同煤業三季報顯示,截至前三季度已虧損8.88億元,營收減少近七成,為了保持公司業績,今年10月下旬,大同煤業宣布向母公司大同煤業集團轉讓同家梁和四老溝兩個虧損嚴重的礦區。

  “現在的日子已經很難過,如果各地方壓煤計劃全部實施,減少的煤炭使用量將與一個全國排名前三的煤炭生產企業年產量相當。煤炭行業的未來簡直不敢想象。”趙先生向記者表示擔憂的情緒。

  “前幾年煤炭行業曾經擁有的暴利時代將一去不復返。”煤炭營銷專家李朝林認為,煤炭價格前十年攀升過高,再加上產能過剩、供過於求的壓力,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的壓力、來自國際煤炭市場的巨大壓力,導致了我國煤炭行業運行隻能逐步進入趨於平等競爭的時代。

  煤企:負擔沉重轉型難

  為了抵御煤價長期下行的風險,今年來山西、內蒙古多家大型煤炭企業都把目光放在了煤電一體化、新型煤化工項目上,或者轉戰投資國家力推的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

  記者採訪同煤集團得知,該公司也正在極力提高非煤業務的比例。今年計劃完成9個熱電、電力新項目的建設。

  大同市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同煤集團今年還將在煤化工領域將有所作為。另據大同煤業近期公告披露,擬在山西投建1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由此一腳跨進了風頭正勁的光伏領域。

  但煤炭行業專家對於這種全面鋪開的轉型並不看好。

  “同煤集團這類國有煤炭公司需要承擔很多社會責任,不能完全按照市場化的模式運行,轉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位了解山西煤炭行業的權威專家告訴記者。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進入大同南郊區后仿佛就進入了同煤集團的“地盤”。無論是科研單位、銷售公司還是醫院、學校,名稱中均冠以“同煤”兩字。路面上不時有同煤集團各家子公司的班車經過。有的礦區和生活社區緊挨在一起,帶有上世紀改革前國企的鮮明烙印。

  據同煤集團的工作人員透露,企業變遷過程中留下了不少歷史難題,不少老礦還負擔著退休員工的工資福利。去年煤價下跌不久后,老礦就率先出現虧損。記者從礦工處了解到,同一工種,同煤集團老礦的礦工收入僅為現代化新礦礦工收入的1/3到1/2。

  盡管如此,煤炭集團仍然不願放棄。“在退煤過程中,煤炭集團應該是最抵觸的一部分群體。”武建東告訴上証報記者,煤炭利益集團不會輕易退出。他認為,關鍵要為這些企業找到新的出路,讓它們在退出后有事可干。否則,作為當地經濟支柱的煤企連同地方政府都很難成為這場變革的主角。

  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從大同煤業財務報告來看,高嶺土和建材兩項非煤業務的試水轉型暫時難言順利。

  城市:一煤獨大齊蕭條

  不僅煤企,行業困境還連帶危及煤炭大市的其他領域。

  大同市一位出租司機告訴記者,大同相當一部分人的工作與煤炭打交道,煤炭形勢不好,整個地區的消費水平就跟著下降。這讓他回想起上世紀90年代末,當地煤炭低迷,大同街邊的餐飲服務場所普遍十分蕭條,就連為礦工服務的小餐館生意也一落千丈。

  同煤集團只是資源型城市困境的一個縮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煤炭行業專家直接指出,“一煤獨大”地區往往好了傷疤忘了疼,因此基本在每一次周期調整時都直接遭遇沖擊。

  汾渭能源一位資深分析師告訴上証報記者,在煤價上行時,毛利水平高達50%,地方有限的生產資源全都集聚在這一行業,導致其他產業萎縮。而煤價下行倒逼調整時,財政又面臨巨大壓力,生存都困難又如何顧得上轉型。盡管當地政府也許早就注意到了過於倚重一個產業存在巨大風險,但轉型調整的效果並非一朝一夕能夠看見,難以展現官員的政績,即便有能力調整時也會遭到忽視。

  這無疑也是煤炭專家們的擔憂:目前煤炭、煤電仍能給企業、地方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包括神華、陝煤、晉煤、內蒙古地方煤炭集團對地方經濟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加上各地大型火電企業都有配套煤礦,很難說退就退。更何況,這些企業還解決了當地大量的就業。在此基礎上,一些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對花錢扶持新興產業顯然興趣不足。

  對照大同、鄂爾多斯、榆林等主要煤炭產區的現狀,似乎都在應驗上述的“資源魔咒”。

  能源變革

  大趨勢

  中國要改變現有戰略:首先就是從紙本位轉為物本位﹔二是開發煤層氣,實現從煤到煤層氣的跨越﹔三是要讓現有煤轉為清潔利用,通過煤制氣的大規模應用來推動這一轉型。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環保問題已經上升至基本國策。而想要治理大氣污染問題,顯然需要先解決燃煤消費比例過高的問題。

  “我估計到2030年后,我國煤電項目將不再允許大規模發展,僅作為新能源、核電等非化石能源的補充。”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統計部專家張衛東在接受上証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煤炭是污染較為嚴重、環保措施較為復雜的化石能源。隨著對環境要求提高和替代能源逐步成熟,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煤電機組發展將受到適度限制。目前國內的煤炭產能已明顯高於消費水平。未來隨著煤炭消費增速明顯放緩,煤礦資源將面臨深度整合。

  按照國家能源格局調整,到2017年煤炭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在燃煤總量控制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煤炭消費要實現負增長,通過逐步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增加天然氣供應、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強度等措施替代燃煤。

  “幾個月前,發改委曾經開了個內部會討論煤炭問題,當時我提的思路是‘中國應棄以煤為主的戰略改為以氣為主’,為此,中國要改變現有戰略:首先就是從紙本位轉為物本位,如用部分外匯儲備換取海外的頁岩氣﹔二是開發煤層氣,實現從煤到煤層氣的跨越﹔三是要讓現有煤轉為清潔利用,通過煤制氣的大規模應用來推動這一轉型。畢竟,用氣發電比用煤發電要清潔得多。”能源戰略專家武建東對上証報記者說。

  此前,國家發改委能源所所長助理高世憲也曾公開表示,目前我國對優質能源需求呈現較快增長,近中期氣體燃料在改善我國能源結構中將發揮主要作用。

  事實上,“煤改氣”工程此前已在全國多地緊鑼密鼓開展。

  “我國多煤少氣,煤改氣后帶來的天然氣缺口有一部分可以通過非常規天然氣來彌補。”煤化工專家接受上証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受“壓煤上氣”的能源結構調整思路指引,目前國內煤制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項目投資建設速度明顯加快。

  據悉,目前有近40個大型煤制天然氣項目正處擬建或在建狀態。設計總產能達1765億立方米/年,相當於中國2011年天然氣總產量的1.72倍。根據《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國產天然氣供應能力將達到1760億立方米左右。其中,煤制天然氣約150至180億立方米,佔國產天然氣8.5%至10%。

  “從煤化工角度看,在煤炭的各種清潔轉化利用方式中,煤制氣是轉化能量效率唯一超過50%的利用方式。”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專家接受上証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投資建設煤制氣項目也有助於煤炭企業實現煤的清潔化利用,經營多元化。

(責編:李海霞、劉然)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