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20日電 (呂騫)由人民日報社經濟社會部與人民網聯合舉辦的 “人民金融年會”1月20日在北京召開。本屆年會以“大改革時代的挑戰與機遇”為主題,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凌在演講中表示,不同銀行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當中所受到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從國外實踐來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小銀行沖擊是最大的。
“目前最流行的說法是利率市場化改革會縮小銀行的息差空間,銀行業持續高增長的神話將難以延續。”黃志凌在談到利率市場化改革對銀行業的影響時表示:“但是我認為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國外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實踐並不支持這種看法,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由於風險選擇能力和定價能力的差異,不同銀行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當中所受到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他表示,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對小銀行的影響要遠遠大於大銀行。因為利率市場化改革考驗的是建立在風險量化能力基礎之上的定價能力,存款只是一個方面,必須把資金運用、資金來源統一結合起來,進行資本與收益、與風險的平衡,但是在這些方面恰恰是我們小銀行的軟肋,而國內大型銀行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具備了各級風險整體風險的識別與計量能力,這些是小銀行所不具備的。
黃志凌表示,從國外實踐來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小銀行沖擊是最大的。即使是大銀行內部,也會因為風險選擇能力和風險定價能力的差異而出現分化,目前工、農、中、建、交大型銀行趨同化將會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中發生嚴重分化,因為目前國內主要商業銀行已經具備了風險識別和計量能力,但是每家銀行內部評級模型是各不相同的,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模型的表現會有很大差異。這就使得基於模型的風險選擇和風險定價出現嚴重的分化,這些不僅將影響計息風險和收益,也會從根本上影響遠期的市場競爭力。
“外資銀行的優勢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當中將得到更好的發揮。貨幣市場基金可能會因為利率市場化得到迅速發展,並對現行的商業銀行體系產生直接的沖擊。”黃志凌還表示,我們必須高度警惕利率市場化改革可能會引起某些銀行風險偏好的改變,以至於某些銀行會不計后果增加高風險業務,最終因為風險的傳染而對整個金融體系造成系統性風險,為此必須強化銀行風險資本約束,就是監管部門應該加強對商業銀行內部評級模型的評估與驗証,對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進行及時的監測和評估,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水平和撥備覆蓋能力進行密集監測與強制的監管。
黃志凌最后建議,要增強經濟破產的約束,包括及時採取破產保護和破產清算,盡快出台為阻斷系統性風險而設立的存款保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