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唐山康復村村民賈秀雲(左二)興高採烈地領取節日慰問品。本報記者 雷漢發攝
2014年浦東新區外來建設者新春團拜會現場。 本報記者 李治國攝
本報記者吳陸牧(左三)走進社區街道採訪受助的孤寡老人。 張海波攝
歲末年初,各地再度啟動一年一度的集中“送溫暖”活動。與以往不同,今年的送溫暖活動,除了慣常的噓寒問暖送錢送物,多了一些新意,即各部門更注重為困難職工及其家庭解決實際困難。
“送溫暖活動的重點就是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也就是職工群眾面臨的最困難、最操心、最憂慮的實際問題。”全國總工會宣教部部長王曉峰說。為此,今年送溫暖活動啟動之前,各地工會對在檔困難職工進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核實,以做到走訪慰問不漏一戶、幫扶救助不留死角。
值得稱道的是,隨著送溫暖活動的深入開展,活動已經突破了時間界限而向常態化轉變,活動內容也從單純的送錢送物等物質幫扶轉向與送技能送就業等有機結合。各地各部門的送溫暖幫扶活動也正在相互融合,並日漸成為我國社會救助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文/陳 郁
重慶孤寡老人:
“你們就像我的兒女”
本報記者 吳陸牧
傳統農歷春節臨近,社區的孤寡老人們家中還有什麼需要幫忙的?這個年他們准備怎麼過呢?1月19日上午,記者來到重慶市渝中區七星崗街道金湯街社區,跟隨社區居委會主任敖文英及志願者隊伍一起走進周光惠老人的家。
“大家又來看我啦,真是太感謝你們了!”今年81歲的周光惠住在渝中區涼亭子8號的一棟老舊居民樓內。“老朋友”的到來,讓她喜笑顏開。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已經在屋前屋后忙活了:有的拿出為她購置的春聯和紅燈籠,麻利地貼挂﹔有的拿起笤帚和抹布,為她收拾屋子﹔有的正在專心檢查屋內電線﹔有的在廚房裡為她包湯圓……
敖文英對老人低聲耳語,“娘娘(重慶方言,阿姨),快過年了,大家心裡都惦記著您。”聽到這裡,老人感動地流下了淚,緊緊拉著敖文英的手說,“你們有心了,這麼多年,就像我的兒女一樣照顧著我。”
周光惠丈夫去世多年,膝下無兒女,獨自一人生活。現在住的這個屋子也是一個親戚借給她住的。她說,社區的幫助讓自己感受到家的溫暖,自己也在為這個“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社區每個月給我627元的孤老生活補助,平日看病的花費也都報銷,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每周都會來看我,幫我做家務,逢年過節,他們還自掏腰包給我送來米、面、油和水果。”周光惠笑著說。
在金湯街社區,受到關懷和幫助的孤寡老人不止周光惠。敖文英告訴記者,金湯街是一個老社區,4000多戶居民中孤寡和空巢老人就有123戶,為了讓老人們能在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得到幫助,社區居委會採取黨員“一對一”幫扶的形式,組織社區黨員代表、居民代表成立了“志願者服務隊”,對孤寡和空巢老人護理和幫扶。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