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上期以《富邦科技信披存諸多漏洞 第二大股東疑為皮包公司》為題,對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邦科技”)招股說明書中存在的包括第二大股東香港NORTHLAND信息披露失實,以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出現自相矛盾的情況進行了報道。文章引起強烈關注,有投資者直指公司不誠信,並希望能揪出幕后元凶。
日前,經過本刊記者的剝繭抽絲發現,富邦科技的問題不僅僅於此,公司招股說明書在人工成本的計算上也存在諸多問題,前后矛盾的情況再次出現。有知情人士更是爆料稱,公司高管隻發部分薪水的現象已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公司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在為做高利潤,使報表靚麗。
高管隻發部分薪水
“公司高管從去年開始就隻發四分之三的薪水了,剩下的部分都做進利潤,等上市之后才會發剩下的這部分。”一位接近富邦科技高層的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
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核心人員共有14人在公司領取報酬或津貼,2011年度這一總額為302萬元。若上述人士所稱屬實,隻發四分之三的薪水,那這一塊的節余約為76萬元。從公司披露的2011年淨利潤4488.17萬元來看,76萬元僅僅隻佔非常小的一部分。然而,對於這筆對利潤貢獻甚小的費用,公司都要上“打主意”,可見富邦科技已經到了為做高利潤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了。
“隻發部分薪水”的說法從公司“應付職工薪酬”項目的不斷增加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佐証——2009-2011年公司應付職工薪酬分別為179.87萬元、295.4萬元和485.97萬元。短短兩年時間,公司應付職工薪酬增加了1.7倍。
事實上,富邦科技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很可能在於公司業績並不像招股說明書中投資者看到的如此光鮮。據了解,2009年國內化肥行業經歷了一次巨大的危機,全行業各項效益指標全面下滑,虧損額大幅增加,尿素、磷酸銨等主要化肥產品產能過剩十分嚴重。公司連續三年的第一大客戶——雲天化甚至出現了巨額虧損。在這一背景下,富邦科技實則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
人工成本數據前后不一
據了解,目前富邦科技主要管理和生產基地位於湖北省應城市。為了吸引優秀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公司採取了員工高薪的策略。
富邦科技在招股說明書裡稱,報告期內,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員工人數的增加,以及國內物價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工成本快速增長,2009-2011年分別為604.13萬元、825.47萬元和1554.90萬元。在當地和同行業中保持較高的員工薪酬和福利待遇,報告期內,公司年均人工成本分別為4.25萬元、4.54萬元及7.51萬元,均高於同期孝感地區城鎮在崗職工年均工資(1.76萬元、2.15萬元及2.55萬元)。
不過,記者在招股說明書裡看到公司2009-2011年的員工總數分別為96人、156人和191人。若按公司披露的總的人工成本進行測算,公司的年均人工成本應該分別為6.29萬元、5.29萬元和8.14萬元。
不難看出,這一數據與公司所披露的4.25萬元、4.54萬元和7.51萬元的人工成本明顯不一致。為何會出現數據前后並不一致的情況?記者就此事採訪了富邦科技董秘王天慧,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止,公司方面並未對此做出回應。
在化肥行業遭到危機的時候,富邦科技的招股說明書為何有著“靚麗”外表,其中在財務上的操作又有著怎樣的隱秘?本刊對此將繼續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