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斌的妻子在剁肉餡,為除夕的餃子做准備。隋欣 攝
7·22甘肅岷縣漳縣地震時,人民日報曾以《“什麼都干”的志願者》報道了禾馱鄉拉路村教師董曉斌志願救災的事跡。1月30日下午,記者再次前往重災區拉路村,對董曉斌家進行回訪。
車行在崎嶇的山路上,透過卷起的陣陣塵土,再次看到那些曾留下採訪腳印的地方,勾起了記者對半年前災區採訪的無限回憶,那些陌生卻又親切的面孔一個個在眼前閃過。突然,車身猛的一震,把記者從思緒中拉回了現實。坑坑窪窪的砂石路越來越窄,最后僅有一輛車寬,路的盡頭就是拉路村一社了。
聽說記者一行要來,董曉斌早早就在路口等著。這個熱情的西北漢子,似乎比半年前瘦了些。他家的房子在地震中全部倒塌,所幸沒有人受傷。現在院子裡支了四頂棉帳篷,算是臨時居所。
董曉斌的父親正在院子裡捆扎黃?,他家的主要經濟來源就靠這些藥材。董曉斌的五歲的兒子站在藥材堆上,也學著爺爺的樣子擺弄。“你叫什麼名字?在干啥呢?”“不告訴你,沒看我在幫爺爺干活兒呢。”“這麼乖啊,不告訴名字也沒關系,反正你也姓董,干脆叫‘董事’吧。”記者剛說完,另一位同事接茬:“‘董事’這名字好啊,長大了就加個字,叫‘董事長’!”“哈哈哈……”我們一起笑起來,小朋友看著大人們笑,似乎沒明白什麼意思,但也“嘿嘿嘿”的跟著笑起來。
進了帳篷剛坐下,董曉斌的妻子就端來了熱騰騰的排骨和雞塊,還有饃饃和麻花。董曉斌拿起排骨就塞到記者手裡。“都是自家兄弟別客氣,趕緊吃些。這是自家殺的年豬,雞也是土雞,你們在城裡吃不著。”“看起來你家年貨准備的不錯呀!”“湊合吧,還有些中藥材賣了點錢,加上政府給的補助和物資,過個好年沒啥問題。”
帳篷裡坐了一小會兒,記者感覺熱的冒汗。“我還沒怎麼燒爐子呢,你們穿多了。今年有點反常,往年這時候最高溫才兩三度,你看現在都到十五度了,而且一冬天也不怎麼下雪。地裡的害虫凍不死,水分不夠,來年可能是麻煩。”董曉斌最牽挂的就是村子未來的發展。中藥材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盡管受了災,但今年的產量與往年差別不大,讓董曉斌有些擔心的是,現在中藥材價格不太好。“是最近幾年最低的,有些藥材價格都要虧本了。”
根據規劃,岷縣將在今年4月份土地解凍之后對受災群眾的住房進行重建,資金來源除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補助之外,其余部分需要自籌。董曉斌說:“希望春節后藥材市場能夠回暖,這樣重建的時候大家的錢就能充裕一些。如果能聯系上制藥廠跟我們簽種植訂單,就可以大大提高鄉親們的收入。”
年三十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董曉斌家的春聯是他自己寫的。“地震無情人間有愛,黨群齊心重建家園,橫批‘共度難關’。最大的願望就是平平安安,希望家鄉能越來越好。”董曉斌說。(隋欣 呼雙鵬)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