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在歷年我國結構性減稅舉措不斷的情況下,絕大多數民眾之所以仍認為“稅負壓力大”,並非是不知滿足的心態在作祟,而是與我國稅負缺乏公平性、以及我國稅負與福利嚴重不匹配有關。
日前,在中國社科院《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3/2014》的發布會上,有學者稱我國已邁入“人均萬元稅負階段”。對此,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解釋認為,“人均宏觀稅負”實際上與“人均財政收入”是一回事,我國當前“人均財政收入”隻相當於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英國這些國家的1/10左右。
從表面上看,我國“人均宏觀稅負”確實不高,隻相當於發達國家的1/10左右,即使與“人均國民收入”進行比照,也僅能証明我國當前的稅負水平與發達國家相當,“高稅負”貌似無從談起——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人均國民收入約為5700美元,約佔同期發達國家人均國民收入的10%。
但是,籠而統之地分析一國的“人均宏觀稅負”,其實意義不大,而是要具體結合“稅負的公平性”和“稅負與福利的匹配性”這兩項指標,才能更真切地反映絕大多數民眾的稅負觀感。
事實上,在歷年我國結構性減稅舉措不斷的情況下,絕大多數民眾之所以仍認為“稅負壓力大”,並非是不知滿足的心態在作祟,而是與我國稅負缺乏公平性、以及我國稅負與福利嚴重不匹配有關。
基於稅負缺乏公平性而言,盡管我國在個人所得稅上早已採用累進稅率,可在降形式工資不降實際收入、找人頭分攤工資等避稅潛規則之下,在收入與稅負這一環節的公平性,並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再以資源稅為例,雖然2011年11月正式實施的《新資源稅暫行條例》,對資源稅的征收范圍有所擴大、對資源稅的稅率有所提高,但是,結合資源所屬的全民性、以及資源開發的高回報,針對資源稅理應更大幅度地提高、並強化征稅力度。
基於我國稅負與福利的不匹配而言,眾所周知,對於廣大民眾的稅負觀感,最重要的其實不是稅負的高低,而是稅負與福利的匹配性,亦即是說,高稅負如能帶來高福利,廣大民眾其實是可以接受的。而對我國來說,我國歷年來將財政支出的50%以上用於投資,而對社會福利的支出,卻仍佔財政支出的30%-40%,遠遠低於發達國家70%左右的佔比。
脫離“稅負的公平性”和“稅負與福利的匹配性”這兩項指標,而空談我國稅負水平的高低,毫無意義。相關部門應該針對不同群體、針對不同群體對資源的消耗情況,加速深化稅收改革、並嚴格稅收執行,以更好地體現稅負公平性,與此同時,我國在加速經濟轉型的同時,還應更多地將財政支出向社會福利(尤其是低收入群體的社會福利)傾斜,以使得稅負與福利匹配性缺失的現狀得到真正扭轉。
□楊國英(財經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