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近日公布,去年12月,中國減持美國國債478億美元,為2011年12月以來最大幅度的月度減持。市場有猜測認為,此舉是否意味著中國開始大規模減持美債。對此,專家指出,美債市場對中國而言是一個重要市場,無論增持或減持,都是正常的投資操作。今后,美債仍是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的重要對象。
1
減持純屬市場行為
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最新國際資本流動報告,去年大部分時間,中國一直在增持美國國債,僅有6月、8月和12月對美債進行了減持。去年12月,中國在連續3個月增持美債后首次減持,當月減持美國國債環比降幅創兩年來最大,也是歷史第二大降幅。
截至去年12月底,中國持有美債的總額降至約1.27萬億美元,與2012年12月持有美國國債總額相比,中國在2013年增持了美國國債約500億美元,仍然是美國最大債權國。
對於此次減持原因,分析人士指出,這純屬市場行為,美國退出量化寬鬆計劃,使投資者看好美國經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開始上升,而其價格隨之下跌,這導致中國等國家所持的美國國債價值縮水,另一大債主——日本也在去年12月減持了美債。
另一個原因有可能是一些短期國債到期了。根據債券的償還期限不同,美國國債大致可分為短期國庫券、中期國庫票據和長期國庫債券3類。據報道,去年12月中國減持的主要是短期國債。
2
美債仍是投資重點
長期以來,市場上減持美債的呼聲一直不斷,因為持有美債的風險與日俱增。專家分析,從價值上看,美元不斷貶值令中國購買的美債不斷縮水。同時,隨著美聯儲逐漸退出量化寬鬆,美債收益率上行將會損害美債存量的市場價值﹔從償還看,美國兩黨財政債務之爭使債權人不得不擔心未來出現違約的可能。
雖然有風險,但目前美債比全球其他金融資產的風險依然較低,持有較多美債從金融產品配置方面看依然是合理的。美債對中國以及很多國家而言,仍是一個比較穩定安全的金融工具。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盡管中日兩大債權國都削減了美國國債持有量,國際投資者仍在去年12月共增持了78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從而將美國國債的海外持有總量推升至5.79萬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
就中國來說,隻要外匯儲備仍在上升,減持美債后就面臨著改持什麼資產的問題,從目前來看,還找不出更好的投資品種。道明証券美國策略師戈德堡認為,中國仍是美國國債市場的長期支持者,因為中國需要一個具有高度流動性的市場來作為其龐大的美元儲備的投資渠道。雖然在個別月份會有變化。
持續大規模減持美債不是小事,稍有不慎可能引發諸多不良連鎖反應。有外媒分析,中國大量減持美國國債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如果中國真的大規模拋售美國國債,則不僅會推高消費者和企業的長期借貸成本,進而損害美國的利益,而且會使中國自身所持美國國債的價值大幅縮水。
3
積極尋找投資新出路
目前,購買美債是中國外匯儲備的重要投資渠道,專家認為,未來,中國天量外匯儲備投資不能維系在潛在風險不斷上升的美債上,要積極探尋投資新出路。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所世經室副主任陳建奇撰文指出,外匯儲備改革必須注重制度創新,遏制增量兼具穩步化解存量,巨額存量更加側重支持海外投資,重視服務國際經濟治理話語權的提升。
“支持海外投資應成為化解存量的核心內容。大量的海外投資需要規模巨大的外匯支持,如果不考慮未來企業創匯能力,那麼當前的外匯儲備還不足以滿足未來企業海外投資需求,因而,必須重視外匯儲備在新時期服務企業‘走出去’的戰略需求。” 陳建奇建議。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專家張明認為,在未來兩三年內,中國政府外匯儲備多元化的方向應是在美元資產內部的多元化,而非美元資產向其他幣種資產的多元化。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可以適當減持美國國債,而顯著增持美國藍籌股股票以及房地產等實體資產。提出這一建議的原因,一是未來幾年內美元可能保持強勢,因此中國外匯資產應該繼續配置強勢幣種計價資產﹔二是美聯儲退出量寬導致的長期利率上升,對債市(包括國債、機構債與公司債)的不利沖擊,要顯著高於對風險資產的不利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