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2014年31省GDP含金量排名:滬京粵意外跌出前三【2】

王紅茹 朱禁弢

2015年03月03日08:44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2014年31省GDP含金量排名:滬京粵意外跌出前三

  整體看排在第一梯隊的13個省份,中、西、東部省份平分秋色。中部佔5個席位:山西、黑龍江、安徽、江西、湖南﹔西部佔5個席位:四川、貴州、雲南、甘肅、廣西﹔東部佔3個席位:上海、浙江、海南。中西部加起來共10個省份。

  研究審視第一梯隊省份的相關數據,會發現西部地區這樣一個特點:不論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人均GDP,都呈現低水平發展。特別是甘肅和貴州,作為中國貧困省份的典型,甘肅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國倒數第二,為11782.78元﹔貴州全國倒數第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371.00元。

  第一梯隊中除了上海和浙江兩個發達省份外,其余11省份,人均GDP都在15000元左右,遠低於排在第二、第三梯隊的北京、天津、廣東等人均GDP達到3萬元、甚至4萬元以上的省份。

  針對今年的榜單中不少中西部省份躍居第一梯隊,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對《中國經濟周刊》解釋道,第一梯隊中部分低發展水平地區上榜,跟地方政府在發展中,注重把大量的轉移支付用於改善和提升人民生活有關。而由於這些地區整體的人均GDP 較低,因此表現在數據上,GDP含金量的排名就很高。

  從GDP含金量的計算公式上分析也可發現,GDP含金量排名之所以會得到提升,是因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高於人均GDP的增長速度。雖然,第一梯隊的GDP增速並不高,但是因為將財政轉移支付用於民生,在分母(人均GDP不變的情況下),分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大,使得GDP含金量的比值增大。

  眾所周知,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在我國廣泛適用,是平衡各地財政收支的一個重要手段。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邊境地區發展。中央財政在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框架內,專門設立對應轉移支付項目,逐年加大對這些地區補助力度,幫助其加快發展。

  特別是2013年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重點增加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等的轉移支付力度的明確要求。遵照這一要求,2014年中央財政上述各項轉移支付又有明顯增加。

  財政部網站數據顯示,2014年中央對邊境地區轉移支付120億元,民族地區520億元。雲南、貴州、廣西、甘肅等第一梯隊省份均在上述轉移支付之列。盡管這些資金總量不大,但是截至2013年底,雲南、貴州、廣西、甘肅四省份總人口之和也不過才1.5億人,這些轉移支付對提升人均收入效果明顯。

  此外,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雲南、貴州等省份公共財政支出的重中之重。2015年的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要“持之以恆保障和改善民生”。資料顯示,近年來,雲南省用於民生的財政支出佔到財政支出總額的70%以上。貴州省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貴州省九項重點民生類支出合計2301.01億元,增長14.8%,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5%。

  不過,雖然將錢用於民生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但是,各地經濟要想持續、健康地發展,單純依靠轉移支付保持“GDP含金量”的高分值,並不具有持久性。袁鋼明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貧困地區收入分配的比例高並不見得是好事,如果發展的絕對水平很低,被迫進行多分配,表面上能夠緩解當前的貧困和痛苦,但是增長將出現不可持續性或者沒有發展后勁,這不利於未來發展,從而也將導致我國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專家為何最看好第二梯隊:名次雖低,但“兼顧發展與消費,分配比例更合理”

  相對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的10個省份陣容頗為強大。榜單顯示,第二梯隊東部省份有4個:北京、廣東、福建、河北﹔中部省份有3個:河南、湖北、湖南﹔西部省份有3個:重慶、西藏、寧夏。北京和廣東這些人均GDP達到高收入經濟體標准的省份,出現在了這個中間梯隊中,讓人甚感“意外”。

  但這個第二梯隊,袁鋼明最為看好,他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北京和廣東處在這樣一個高水平的、兩邊都兼顧的第二梯隊中,說明這兩個地方既注重投資和發展,又使得消費能夠保持在高水平上,雖然收入分配(佔人均GDP)比例有點偏低,但這可能是更合理的一種狀態。”

  以北京為例。近年來,北京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資料顯示,2013年北京服務業佔全市經濟的比重是76.9%,2014年服務業佔GDP比重達到77.9%,服務型經濟特征更加明顯,而且都是以高端服務業為主。通過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居民收入相對較高,根據中國經濟研究院的計算,北京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0665.29元,人均GDP達到100864.38元 ,均位居全國第二位。

  廣東省也不例外。廣東省以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地位,在許多經濟指標上都列各省份第一位。GDP從1989年至2014年連續25年居全國第一。其中進出口總額年均佔全國約1/4,累計吸引外商投資佔全國約1/4。也因如此,北京、廣東這兩個經濟發達省市,在《中國經濟周刊》發布的2011年到2013年的GDP含金量排名中,都穩坐第二、第三把交椅。

  然而,2014年北京、廣東兩地的GDP含金量卻未達到預想的狀態,這是否意味著:這兩個省市人均生活水准仍有待提高?

  其實不盡然。清華大學教授袁鋼明的解釋切中要害,“在一個低發展水平的條件下,收入分配提得太高,GDP含金量的數值大,就會把整個經濟壓垮。反過來,在發展的中期,如果既注重分配比例,GDP含金量的數值大小適中,分配比例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同時還注重發展,這種情況才是可持續發展的,也說明北京、廣東的發展最為合理。”

  第三梯隊:山東、江蘇和天津GDP含金量低 專家建議加大民生投入

  在第三梯隊有兩個現象較為突出:一是這個梯隊不僅有經濟欠發達的省份,比如青海、新疆,也有近年來發展比較好的省份,比如山東、江蘇、天津、內蒙古、遼寧、陝西等。二是不同區域之間的GDP含金量差異大,有4個富裕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而經濟欠發達省份青海、新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5萬元徘徊。總體看,在第三梯隊中,富裕省份佔大多數。

  但是,江蘇、山東這兩個2014年GDP排名第三、第四位的經濟大省,在當年GDP含金量的排名中,卻位居榜單的倒數第三位和倒數第五位。

  這並非偶然。歷年GDP含金量榜單顯示,江蘇、山東在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的GDP含金量排名中均位列最后十名,2011年、2013年,也排在最后15名。

  天津的排名也好不到哪兒去。2012、2013年連續兩年的GDP含金量排名中,天津也在最后10名之列。但是,在2014年下降最快,成了倒數第一。

  對這種現象,袁鋼明將其解讀為這一榜單中的部分人均GDP水平較高的省份 “因為整體收入水平改善了,輕視了居民收入水平”。

  但是這種情況也跟經濟發展存在的波動性周期有關,“當收入水平達到一定高度以后,也就是社會矛盾開始化解之時,政府就會擴大項目投資,然后減少收入,這是一個階段性周期性的變化——一段時間注重民生和收入,一段時間注重投資。這種周期性變化在最后一個梯隊特別明顯。”袁鋼明說。

  有專家認為這種情況類似於國際上一些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專家分析認為,這些國家達到了一定的高速發展水平后,就會頭腦發熱,把很多資金投資到一些大規模的項目上,主要原因就是認為居民收入已經達到了溫飽的水平。

  根據地方政府的公開數據,山東、江蘇2014年1—7月的投資額就超過2萬億元﹔遼寧、湖南等省的固定資產投資,對GDP的貢獻甚至超過一半。

  事實上,在山東、天津等省份,政府財政收入增速快於居民收入已屢見不鮮。2014年天津市的GDP增長10%,政府財政收入2390億元,增長15%﹔而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7%和10.8%,遠低於財政收入增速。

  山東省的情況同樣如此,2014年GDP 增速為8.7%,財政收入增長10.2%﹔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8%,仍低於GDP和財政收入增速。2014年陝西省財政收入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共計1889.98億元,同比增長13.63%﹔而同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僅為10.2%。這些都拖累了GDP含金量。

  對比歷屆榜單,GDP含金量排名后5位的省份中,陝西、內蒙古這兩個中西部省份的排名,已經連續4年沒有動過了,分別位居倒數第4位和第2位。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近年來西部地區投資很大,也許每年都會新增一個大的投資項目,但這個項目不一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盡管GDP增加了,意味著分母上的人均GDP增加了,但是分子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卻未顯著增加,這樣GDP含金量就不會高。

  第三梯隊如何提高GDP含金量?長期研究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通過《中國經濟周刊》向第三梯隊的省份提出建議,“第三梯度的中西部省份,在關注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更加重視民生和公共服務的投入。而東部的那些富裕省份,還是應該拿出更多的利益投入到民生和公共服務中。”

  2014年GDP含金量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中國經濟研究院

p23

  該公式主要衡量單位GDP中居民收入所佔的比例。

  需要說明的是,往年關於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算法,採用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人口佔比。之所以採取這種算法,是由於2014年之前,各地統計機構並未公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數據,所以根據專家建議,人均可支配收入採用近似算法,即由“(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人口佔比”計算得出。

  2014年情況有了大變化。截至2015年2月12日,全國累計20個省份以官方形式對外公布了其2014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隻有上海、吉林、安徽、甘肅、青海、西藏、寧夏、新疆、北京、天津、重慶等11省份未公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公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甘肅、上海、北京僅公布農民人均純收入)。

  上述11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中國經濟研究院根據 2013年末上述11省份城鎮人口及農村人口佔比,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得到。對於這種算法,據《中國經濟周刊》部分省份統計部門了解,此種算法與他們的計算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算法一致。

  因目前公布人均GDP 省份僅北京、內蒙古、安徽、廣東、海南等5省份,因此此次排名中人均GDP的數據為2014年GDP與2013年末當地常住人口之比而得。

  除上述說明外,圖中其余數據均來自各省份統計局的公開公布。

上一頁
(責編:孫博洋、夏曉倫)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男版武媚娘不輸范爺男版武媚娘不輸范爺
  • 四千年一遇的中國美女四千年一遇的中國美女
  • 財評:上海自身更須加把勁財評:上海自身更須加把勁
  • 鋼管舞美女夜生活的另一面
鋼管舞美女夜生活的另一面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